•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蘇州“追光”:至2025年光子產業規模力爭超5000億元

    激光制造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23-06-01 我要評論(0 )   

    在納米產業后,蘇州又一“千億級產業集群”——光子產業近日又迎來布局。  5月30日,2023中國(蘇州)世界光子產業發展大會在蘇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立軍在現場明...

          在納米產業后,蘇州又一“千億級產業集群”——光子產業近日又迎來布局。

      5月30日,2023中國(蘇州)世界光子產業發展大會在蘇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立軍在現場明確提出了蘇州光子產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蘇州市光子產業規模超5000億元,形成具有國內競爭力的光子產業創新集群。到2030年,產業規模超8000億元,形成具有國際品牌影響力的光子產業集群。到2035年,打造萬億級光子產業創新集群,成為全球芯—器—端細分產業核心支撐力量。”

      “上個世紀是電的世紀,這個世紀肯定是光的世紀。”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在現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所有信號傳輸中,光得到的信息是最多的,因此其具體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廣闊,包括承載著信息傳輸功能的光通訊;用光來代替此前機械的刀具切割、焊接的光制造,以及光醫學、光顯示、光傳感等等。

      瞄準下游應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2022年蘇州光子產業規模已達3600億元,其中核心產業實現產值超600億元。2022年8月,蘇州啟動建設太湖光子中心,將光子產業列入蘇州16個產業創新集群之一。

      蘇州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旭翔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虎丘區已經集聚光子領域相關企業200余家,產業規模超600億元。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中國兵器214所、長光華芯等院所企業,在光子領域多個研究方向達到世界前列水平。

      “力爭到2025年,光子產業營收規模超1000億元,光子產業創新集群基金規模達1000億元,成為全國光子產業發展新標桿。”吳旭翔說道。

      除此之外,近年來蘇州還牽頭成立了G60科創走廊激光產業聯盟,聚焦光制造、光通信等產業領域,初步形成了從光子產生、傳輸到應用的產業鏈條,尤其是在激光器芯片、激光器件、激光加工設備等光制造領域,蘇州已成為國內產業鏈條最全的城市。其中,蘇州高新區是蘇州光子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光子產業企業數量約250家。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光子產業下游配套的電子裝備也恰好是蘇州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蘇州電子裝備產業規模達13777.4 億元,同比增長7.9%。現有企業超萬家,其中規上企業4536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02家,上市企業54家。無論從其體量還是年增長率來看,裝備制造業都是蘇州第二產業的基石,也是蘇州的傳統優勢項目。

      因此,在產業應用端,蘇州也提出在2025年前,做大光制造等領域光設備,布局新型顯示、光傳感、光醫學等領域核心光設備。2030年前,全面提升光制造領域設備應用水平,在元宇宙、XR等新設備領域實現國內引領發展,光醫療設備領域形成國內特色產業;2035年前,光制造設備國內領先,光顯示、光傳感、光醫療領域形成產業集聚及技術引領。

      光子產業化

      作為典型的高技術、高研發、長周期產業,光子產業目前在國內尚屬發展早期。洪明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光子技術一方面研究要持續投入,同時產業應用也要做得扎實,因此在投資方面,市場化的基金應該主導從1到100的產業化進程,而政府的基金應該更多的主導是0~1,瞄準前期。

      “我們在基礎研究上面的投入要更大,因為只有基礎研究的投入才能實現0~1的跨越,中國才能擁有核心的技術,否則就都是引進消化。”

      與此同時,洪明輝也指出。國內在進行新型產業投資的時候,既要投資新型的技術,同時也要投入布局比較成熟的技術。

      事實上,國內發力光子產業的并非蘇州一家,湖北省就在今年年初發布了《湖北省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其中提出,到2024年,全省以光電子信息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突破萬億元,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在全國“獨樹一幟”的領先地位,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

      對此,洪明輝認為,武漢光谷有著一定的先發優勢,同時有著優秀的產業配套、高校研發人才等。但在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后也碰到了同質化競爭的難題,而在洪明輝看來,同質化的結果就是打“價格戰”。這對整個產業生態的打造都有著不利的影響。“所以政府在布局不同類別的光子產業時一定要有所區分,要引導投資基金流向不同的領域。”

      因此,蘇州也在此次“光子產業發展路線圖建議”中以“芯片”和“器具”兩條主線為抓手進行推進。

      在做強“芯”核心方面,蘇州提出,到2025年前,提升大功率激光芯片技術,加大高速光通信、傳感探測等芯片開發,加快建設硅光集成等基礎工藝平臺;2030年前,進一步擴展大功率激光芯片波長范圍,加大光電顯示、高性能光電一體化芯片等應用,基本建成硅光產品生態,實現光芯片關鍵環節國際領先;2035年前,推動新型半導體材料和光子集成芯片技術成熟,光芯片產業鏈各環節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而在加快“器”升級方面,蘇州2025年前,鞏固蘇州光傳輸模組優勢,推動光電共封裝、超高速光引擎布局,推動光能量模組、光信息模組技術升級;2030年前,建立光傳輸模組技術國際優勢,拓展光能量、光信息模組應用,形成國內產業規模優勢;2035年前,拓展更多光電集成和硅光應用領域,形成國內最大規模的高端光器件及模組陣地。

      在洪明輝看來,定標國際一流就意味著一定要加強國際與國內的合作,同時要成為良好的吸引人才以及新銳技術的基地。而長三角稟賦的工業基礎已經十分牢固,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氛圍,所以會對今后蘇州光子產業帶來帶動作用。

      而談及被國外廠商所壟斷的光刻機等技術,洪明輝直言,中國在這方面仍有著一定差距,因此不妨另辟蹊徑,尋找新的光刻技術,以此形成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不必執著于3nm、5nm等先進制程,也可以布局40nm左右的光芯片等。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

    蘇州“追光”,光子產業,5000億元,光電,激光,激光企業,激光制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