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40年前,我還是會選擇投身國防事業。”當被問及如果時光倒流,是否會改變自己的選擇時,范國濱毫不猶豫地回答封面新聞記者。作為中國強激光技術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和學術技術帶頭人,范國濱始終以振興我國高技術為己任,懷揣夢想,深入一線,一生為國,在高技術研究的道路上,一直矢志不渝地追求著;在振興國防的道路上,一直無怨無悔地奮斗著。2010年下半年,在西北戈壁灘上,國家某高技術重大實驗項目按計劃展開。“任何一個數據的細微偏差都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因該項目工程技術難度極大,充滿未知與挑戰,作為項目總設計師的范國濱,在實驗的極大壓力下,臨危不亂、沉著應對,綜合分析實驗環境、系統運行狀態等因素,確定了正確實驗參數,最終保證了實驗成功運行。“(實驗)里面有很多的工作決策,事關實驗的成敗,因此壓力是非常大的。”范國濱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當時團隊克服了嚴寒,克服了風沙,克服了長期在野外工作帶來的這種疲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取得了事業的成功。“當實驗成功的一瞬間,大家都非常激動,擁抱在一起,有的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確實是十幾年磨一劍。”近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戰略咨詢委員會首席科學家,國家高技術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高能激光系統總設計師范國濱又多了一個標簽:第四屆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范國濱投身國防建設,長期從事高能激光技術與工程管理研究,是中國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十年來,承擔多項國家重大項目,任首席科學家、專家組長。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國家授權11項發明專利,組織建立多項行業標準;獲高新技術“重大貢獻個人獎及金質獎章”“求是”工程獎和周光召技術創新獎等榮譽。翻看范國濱的科研足跡,每一步都印記深刻:研發低空衛士系統,維護國家領空安全;帶頭研發的“低空衛士”系列激光攔截系統,為國家低空安全保駕護航……科研之路并非坦途,一路走來,范國濱稱身邊的“老同志”是自己的榜樣。范國濱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也是憑著熱愛事業和家國情懷,為國防事業作貢獻,這種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到現在,一干就是40多年。”“2015年12月,我和團隊趕赴某國家任務試驗外場,我作為該任務專家組首席科學家指導現場試驗。”據范國濱介紹,當時外場天寒地凍,最低氣溫已降至零下20攝氏度,而且預報在一周后還有暴風雪,可在暴風雪前還有三次重要試驗,必須搶在一周內完成任務。一到試驗現場,范國濱便認真聽取隊領導的工作匯報,匯報中,細心的他很快發現了作業隊現場指揮人員工作狀態不對,再三追問下了解到該人員的愛人因病住院好幾周了,家中無人照顧。范國濱一時百感交集,深知她既放不下試驗任務又萬分牽掛愛人,稍加思索便對她說:“你馬上收拾東西,立刻回去!試驗有大家在,放心!”為保證試驗如期進行,范國濱擔任“影子隊長”,召集大家進行試驗研討,協助副隊長組織會議、研討方案、檢查系統狀態。他和試驗團隊成員一起披星戴月,攻克各項技術挑戰,終于在暴風雪來臨前,圓滿成功地完成了三次試驗。當最后一次試驗結束,范國濱佝僂著身體從指揮車里鉆出來,他穿過歡呼雀躍互道祝賀的人群,抬眼遠眺,仿佛又看到五十年前那朵騰空而起的蘑菇云,這是以范國濱為縮影的中物院人根植國防科研的明亮底色,是打造大國重器的歷史傳承,更是實現科技強國夢的家國情懷。扎根國防科研事業40余載,范國濱始終堅守著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和追求創新的工作理念,詮釋著科技報國精神的傳承。范國濱創新管理理念,提出多學科、多環節、多實施主體等多目標集成優化的工程管理理念和方法,為中國高能激光技術與工程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他開拓并優化“863 計劃框架下的工程管理模式”,組織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和工程難題。作為綿陽市科協主席,范國濱立足專業優勢,積極開展決策咨詢和科技服務,多年來深入一線,為地方企業“把脈問診”,通過“保姆式”服務,就企業科研難題深入對接、悉心指導,成功幫助綿陽市多家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他牽頭建立西南科技大學院士工作站,助力綿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進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相關配套項目在綿陽落地。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以育人為己任。范國濱還極其重視人才培養,突出人才為本的理念,積極參加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好知識,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范國濱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自己也常以“學習中吃過的苦、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增長的知識和明白的道理,總有一天會照亮未來的路”寄語青少年。拱衛國土安全,打造大國重器,躬身實干報國,始終牢記祖國重托的范國濱表示,未來,將繼續踐行“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初心使命,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