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向東,一條科創大走廊串起鄂州、黃岡、黃石等地,產業相融、科技同興,點燃了湖北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勁引擎。
7月31日至8月5日,科技日報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團走進以“武鄂黃黃”(武漢、鄂州、黃岡、黃石)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感受這里的創新脈動。7個湖北實驗室、9個創新中心、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這條大走廊從武漢光谷高新大道出發,綿延百余公里,讓創新要素快速融合,創新腳步雙向奔赴。
目前,來自武漢的科技人員為“鄂黃黃”各大優勢產業鏈提供技術支持,“鄂黃黃”則紛紛在武漢設立離岸科創園,跨區域創業孵化如火如荼。
產業相融強鏈補鏈
“我們計劃在今年底前,將鄂州葛店的工廠全部轉移到黃岡。”8月4日,湖北黃岡人福醫藥相關負責人介紹,人福醫藥將沿武鄂高速,形成總部和銷售在武漢、研發在鄂州、生產在黃岡的“產研銷鏈條”。
人福醫藥的規劃布局,正是黃岡融入武漢都市圈的一個縮影。
2022年以來,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將加強與中國光谷的深度融合,爭取東湖高新區將光谷黃岡科技園與其他八大園區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做實“光谷第九園”。
兩年前,湖北遠大生命科學與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遠大生科)研發人員姚其鳳參加招聘時,對該企業發展前景和薪資待遇都比較滿意,但因企業總部設在黃石陽新縣富池鎮,距武漢兩個多小時車程,讓她猶豫不決。
“了解后得知,遠大生科是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的首批入駐企業,在科創園的研發基地也投入運營。”姚其鳳說,當時立馬就簽訂了合同,“既能就近留在武漢工作,又能享受都市圈內優質企業的發展紅利,跟我一起入職的研發人員有不少。”
遠大生科研發部主管江汝泳介紹,2021年5月入駐武漢后,憑借離岸科創園的區位、政策優勢,公司研發團隊迅速提檔升級,由最初的不足5人,不到半年,就組建了一支由中國科學院博士帶隊的“豪華戰隊”,團隊增加到20多人。
數據顯示,2022年,武漢都市圈生產總值達3.22萬億元,占湖北省生產總值比例近60%,產業集中度和集群化程度不斷提高,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有效提升。
當前,“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都市圈,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都市圈,頭部在武漢、配套在都市圈,鏈主在武漢、鏈條在都市圈”的科技創新和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動力澎湃。
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這是國內首條三維五軸激光切割裝備智造生產線,生產效率提升200%,并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市場,銷量居全球第一。”8月1日,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自豪地說。
在光谷華工科技智能制造未來產業園,一臺臺“高精尖”設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近10年來,華工科技累計投入30多億元,持續突破關鍵技術,華工科技先后誕生60多項“中國第一”。
創新逐夢而行。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纖光纜研發制造基地、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業基地和激光產業基地之一,成為代表中國參與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競爭與合作的“主力軍”。
目前,以光谷為龍頭,輻射帶動鄂州、黃岡、黃石等地的光谷科創大走廊上,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已逼近8000億元,正加速沖刺萬億級規模。
“一根光纖,可以輸出2萬瓦激光。”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閆大鵬說,近10年來,國產激光裝備產業發展推動工業光纖激光器價格至少降低了20倍,同時也讓市場擴大了百倍以上。
特種光纖作為激光器最核心的部件,是決定激光器功率的關鍵。為此,銳科激光用了3年時間,投入3億多元創新攻關,核心光纖的突破讓銳科激光器做到了10萬瓦。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年是縱深推進武漢都市圈建設的關鍵之年,按照“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五年大跨越、十年翻一番”要求,突出創新引領優勢,切實推動武漢都市圈建設成勢見效,推動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