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研究微觀世界,人們首先想到的工具就是顯微鏡。然而不管是倍數多么高、功能多么強大的顯微鏡,也有它觀測不到的世界,比如構成這個世界的中子、質子等更小的微觀粒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粒子世界也有了專門研究它們的超級顯微鏡。沒錯!就是備受大家關注的懷柔科學城,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經過四年不懈努力,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的基建、裝修工程已全部完工,設備已進場并開始初步安裝。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二批交叉研究平臺項目之一,總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擬建設世界技術最先進、功能最完整的激光加速技術及應用研發平臺,包括激光質子加速應用研究平臺、工藝支撐平臺、激光質子放療系統研發平臺等6個平臺,以及實驗室專用機房、普通實驗室機房、實驗室配套設施、研發用房等配套設施,并購買和安裝相關實驗設備。未來,這里將促進激光加速器與能源、空間、生物以及材料等學科的交叉融合,為前沿物理、輻射醫學、核能持續、先進材料等前沿科學領域研究提供條件,也將提升我國先進粒子加速器及新型光源領域科研基礎設施整體競爭水平。激光加速器有它非常獨到的特點,非常短的時間脈沖,非常高的流強!那激光加速器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中哪些領域?目前,科研專家們正在深耕的一個項目,學名是“拍瓦激光質子加速器裝置研究與應用示范”,就是利用激光加速器打造“質子刀”,精準切除癌細胞,同時盡量保護人體正常細胞。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主任顏學慶,為我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現在腫瘤治療采用質子或者重離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腫瘤治療方向,但是目前只能用于局部腫瘤的治療。以中國病人為例,中國大概一年有500萬腫瘤病人,大概10%的病人是非擴散性腫瘤,而對于擴散性腫瘤很多辦法是無效的。激光產生的束流具有非常高的峰值流強,比常規加速器高5~6個量級,有可能會激發人體的免疫體系,未來有可能為90%擴散腫瘤病人提供幫助。項目建成后,將圍繞激光驅動高能帶電離子束的產生及其在聚變能源、空間輻射模擬、生物輻照和超快離子束應用等方面展開開拓性研究,促進激光加速器與能源、空間、生物以及材料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在國家急需的大型醫用質子放療設備的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值得一提的是,為人類創造最短、最強的激光脈沖鋪平道路的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杰哈·莫羅教授”已經寫信確認,預計10月,要到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工作一段時間!“在北京市、懷柔區和學校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希望在懷柔科學城建設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杰哈·莫羅先生命名的莫羅研究所,聚焦激光科學和相關前沿科學,未來不僅吸引諾貝爾獎獲得者到懷柔工作,也希望能真正的引進更多的國際科學家,把這里建成國際的一流科學中心。”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主任顏學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