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三位科學家以阿秒脈沖激光技術奠基人的身份共同獲獎。
阿秒脈沖激光目前主要是由飛秒(10^-15秒)激光(也稱超快超強激光)作用于惰性氣體而產生的高次諧波所形成的。諾貝爾獎設立于現代物理學革命的開端,陪伴了現代物理學和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成為推動現代文明發展的關鍵節點,因而在諾貝爾所有獎項中,最富盛名的當屬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為全球范圍內最受尊敬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獎的影響力不僅體現在獎項本身,還體現在激勵和推動人們探索和創造的力量上。它既是對獲獎者的榮譽和認可,也是對全球各個領域的鼓舞,激發著人們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時隔五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授予激光領域,在阿秒脈沖激光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的同時,也讓人們將追溯的目光投向20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啁啾脈沖放大”技術。
宗欣宇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阿秒脈沖激光的產生依賴于“啁啾脈沖放大”技術:通過降低激光脈沖的頻率并增加其強度,從而實現了對激光脈沖的壓縮。而在“啁啾脈沖放大”技術走向領獎臺的歷程中,全飛秒SMILE手術對其的應用功不可沒。
“啁啾脈沖放大”技術由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物理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Strickland)發現。其原理是放大前分散激光種子脈沖的能量,放大后再集中,使激光功率提高了1000倍到TW級。這樣高功率、超短時長的飛秒脈沖可以帶來極高的切削精度,并將可能影響周圍材料的熱效應最小化,使得全飛秒SMILE手術過程更輕柔、更精確,安全性極大提高,更是諾獎技術在屈光領域的成功應用。
“全飛秒微創小切口”短短8個字精準概括了全飛秒SMILE手術的精髓和獨特魅力之所在,同時飽含了全球頂尖科學家的智慧,以及全球眼科屈光醫生們的持續付出。事實上,從2011年起至今,全飛秒SMILE進入中國已有12年,得到時間的檢驗。
正是背靠這項強大的核心技術,全飛秒SMILE手術讓曾經的“眼鏡一族”開啟美好視界,生活品質實現跨越式提升。目前,全球已成功完成800萬例全飛秒手術,僅中國手術量就已超過500萬例。全飛秒手術成為近視矯正選擇術式中不折不扣的“人氣王”,穩坐摘鏡黨“團寵”的頭把交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