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爭分奪秒,這一團隊正攻克空間激光器

    來源:新華社2024-02-19 我要評論(0 )   

    走進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空天激光技術與系統部,科研人員正圍繞著一個長寬約半米的“金屬盒子”忙碌著,他們身穿潔凈服、頭戴護目鏡,為“金屬盒子”裝...

    走進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空天激光技術與系統部,科研人員正圍繞著一個長寬約半米的“金屬盒子”忙碌著,他們身穿潔凈服、頭戴護目鏡,為“金屬盒子”裝上一個個零部件,緊張細致如做手術的醫生。

    今年春節,該團隊20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追“光”,沒有休息一天。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王明建指著那個“金屬盒子”說:“這是用于保障航天重大任務的空間激光器,我們必須趕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7臺產品的研制,按照節點計劃完成交付任務?!?/p>

    實際上,按常規研制周期計算,該任務需要兩至三年時間。但任務下達時就意味著攻關進入了爭分奪秒的倒計時,因此團隊在制定研制計劃時不考慮節假日及周末,為的就是能夠按時完成最終的產品交付。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科研人員正在集成測試。新華社記者董雪 攝

    作為航天領域不可或缺的設備,空間激光器如同航天器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在測距、成像、分析大氣成分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目前正在研制的這款空間激光器,團隊已完成具體技術研發,現在要做的就是實現真正的航天工程應用。這一步難度極大,因為技術研發時只需考慮性能,無需考慮其體積、重量以及空間環境適應性。而工程研制時,需要把上百個元器件集成到這個“金屬盒子”里,還要保證它們能在嚴苛的太空環境中長期可靠運行。

    “每天就怕研制現場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就意味著計劃可能延期,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后續我們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流程,一分一秒搶時間。”王明建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過去一年,團隊對任務的管理是以天為單位的,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幾乎將自己奉獻給了這個重大科技項目。他們之中,有的人初為人父,卻只在寶寶出生時休了三四天假就馬上返崗;有的人原定春節回家定親,如今已將計劃推遲;更多的人是24小時輪班,披星戴月……

    團隊歷史照片。(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今年春節只是該團隊10余年來奮斗的一個縮影。王明建介紹,團隊的成長與我國空間激光器的發展相伴相隨,隨著其技術水平越來越先進,應用方向也越來越廣泛。自2007年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臺空間激光器以來,團隊研制的空間激光器已應用于探月工程、載人航天、民用航天等多個領域。

    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當記者詢問團隊新一年有什么愿望時,王明建說,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順利完成任務。這或許是新春仍在奮斗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聲:“大家都知道這個任務很難,但既然是國家給予我們的使命任務,就必須要完成,無論如何都要保證最后一個時間節點——‘后墻不倒’!”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器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