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2024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上,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清研智束發布了一款電子束3D打印新產品,其技術與這一領域當前主流技術路線截然不同。 2024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上。 電子束與激光 3D打印技術又稱增材制造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逐點逐層累積疊加形成三維實體的新技術。由于它對傳統的工業流程、生產線、生產模式、產業鏈組合產生深刻影響,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3D打印又分為金屬3D打印與非金屬打印。其中,金屬3D打印多以鐵、鈦、鎳、鋼等金屬粉末為原材料,具備定制化、低損耗、精密制造等優勢,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軍工、醫療器械等對產品性能要求苛刻的制造領域。相比非金屬3D打印,金屬3D打印的價值量更大、技術壁壘更高、未來應用空間更大。 有研報稱,金屬3D打印的幾種技術路線中,激光選區熔化(SLM)是當前的主流方案。其產品性價比相對占優,技術難度也相對適中。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長聘教授林峰說,在航空航天領域,隨著飛行參數不斷提高,對高溫金屬的增材制造需求越來越高。超燃沖壓發動機進氣道、燃氣輪機渦輪葉片、固體火箭發動機喉襯、高超飛行器端頭等零部件的工作溫度都超過1000℃。高溫金屬材料難以精確成形,使用激光打印極易開裂,但如果使用電子束選區熔化(EBSM)技術,開裂問題能夠解決。 這項技術是以高能電子束為熱源,基于粉末床、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直接驅動的近凈成形金屬增材制造工藝。由于其能量轉換率和吸收率更高、內應力小,成型效果更好。他說,“原來會開裂的材料,現在可以不開裂;原來需要設計很強支撐的結構,現在可以不支撐。” 多槍陣列技術突破 相比激光,金屬3D打印的電子束路線整體性能更優越。但由于電子束需要真空環境,這一技術路線研發難度更大,一段時間以來發展也相對滯后。 在這條路線上,清華大學和清研智束團隊已潛心摸索、艱苦攻關20年。2004年,團隊成員在清華大學成功研發電子束選區熔化技術;2015年,清研智束注冊成立;2017年,自主開發第一代商業化設備;2021,推出Qbeam系列產品;2023年,發布多槍陣列設備。 多槍陣列設備。 清華大學博士、北京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趙德陳說,技術團隊發現,市場現存電子束增材設備,成形尺寸有限,是限制其在航空航天領域生產應用的關鍵。“當前國內外主流的商業化電子束增材制造設備,成形尺寸都不超過400毫米;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航空航天鈦合金零部件尺寸超過500毫米。” 為實現大尺寸鈦合金零部件批產解決方案,技術團隊選擇多槍陣列技術。自2018年起,積累了解決多槍干擾、多電子束拼接校準等關鍵技術20余項,成功研發Qbeam S600新產品。產品滿足航天航空對大尺寸、結構復雜構件的高效率、低成本批量化制造需求。打印尺寸擴大到600×600×700毫米,鈦合金極限沉積效率提高至每小時400立方厘米以上。 相比激光設備,這款電子束設備具有顯著批產經濟型。以某醫療應用典型零件為例,其單件成本降低47%,設備產出提高至200%。 技術領先。 “據我所知,清研智束是全球唯一一家開展多槍陣列研究并產業化的設備制造商。”趙德陳說。 他表示,清研智束已經掌握電子束3D打印多槍陣列全套核心技術,多款更大尺寸設備處于在研和已完成項目驗收階段。多槍陣列技術,或將開啟電子束增材制造的新篇章。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本文作者:肖彤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