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間,海目星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近期在中紅外飛秒激光(小K注:國內把波長超過5μm的中紅外稱為長波紅外)關鍵技術及其醫療領域應用中取得重大突破。
根據上述公告披露,該研發成果為全球開創性產品,目前全球尚無對標產品。目前該研發成果取得的第三方權威評審鑒定結果,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實施的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海目星是一家激光技術企業,先后開發了應用于消費電子、動力及儲能電池、光伏電池及新型顯示和鈑金加工等重要領域的激光及自動化設備。《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光伏、鋰電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海目星正探索醫療激光等新型領域。
切入醫療全新業務
早在1994年,科學界依賴大型自由電子激光設施仿制發出中紅外超快激光,初步證明了6-6.4μm的中紅外超快激光的微創切割效果,明顯優于波長在3μm的其他激光器。
然而,近30年內盡管全球有多個國家在該領域不斷研究,但始終受限于6-9μm高功率中紅外飛秒激光的缺失和組織共振消融的機理不明,導致基于中紅外飛秒激光的微創消融手術還未被實現。在這其中,主要瓶頸為功率不足、無法調諧。
海目星稱,截至公告披露日,該公司已成功開發長波紅外連續可調諧的臺式飛秒激光器(LWIRFS),該激光器調諧范圍為5-11μm,最大輸出功率>1W,最大脈沖能量>2μJ,脈寬<300fs,重復頻率為500kHz。該研發成果為全球開創性產品,目前全球尚無對標產品。
據介紹,該公司在中紅外飛秒激光技術以及在醫療應用領域關鍵技術上實現的重大突破,為其向醫療激光、醫療大健康以及醫療美容領域布局提供了相關技術保障。
根據海目星規劃,該公司爭取盡快完成相關醫療器械產品的臨床實驗,并獲得相關產品的二類以及三類醫療許可證;相關醫療器械產品在獲取二類以及三類醫療許可證后,爭取在三到五年內實現醫療相關產業的產業化布局和規模化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海目星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醫療業務是該公司切入的全新業務,本月底將在上海舉辦相關產品發布會。“醫療激光器是我們一直在儲備中的,研發出進展后就公告了。不過目前相關產品還在臨床階段,暫時沒有銷售和訂單。”該人士提到。
在四川投設醫療科技公司
年報顯示,2023年,海目星實現營收48.05億元,同比增長17.03%,歸母凈利潤則為3.22億元,同比下降15.42%,增收不增利。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海目星新簽訂單8.5億元(含稅),在手訂單累計71億元(含稅)。盡管在手訂單充沛,但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9.9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03.27%。
有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表示,“海目星積極切入醫療賽道,一方面與其激光技術實力,即公司本身基因有強關聯關系;另一方面,也是看好了醫療激光,特別是醫美賽道的廣闊領域。”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海目星近期在四川投資成立一家醫療科技公司。工商信息顯示,四川華川星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25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人代表為林國棟,其也是該公司董事長與實際控制人。
從股東來看,海目星激光智能裝備(成都)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80%股份,為其控股股東;成都市華川星光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該公司20%的股份。
上述海目星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之所以在四川設立醫療公司,“一方面與四川的醫美行業較為發達有關;另一方面,海目星學術帶頭人LIANG HOUKUN(梁厚昆)從麻省理工畢業后回國就回四川了,相對在四川的資源也更豐富一些。”
資料顯示,梁厚昆為海目星董事,現任海目星成都研究院副院長。其2011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光電工程博士學位,2014-201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后研究,2016-2019年在新加坡制造技術研究院任職,2019年至今任職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梁厚昆的研究方向是中紅外超快激光及應用,其持有成都市華川星光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5%的股份,并因此間接持有四川華川星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股份。
海目星在今年5月10日的投資者調研中也表示,四川華川星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主要為一類、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生產、銷售和經營。按照申請的進度,預計今年下半年取得二類醫療器械許可證,三類醫療器械許可證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取得。
“目前,公司品牌矩陣建設、市場宣傳籌備、核心產品定位、產品矩陣規劃、渠道管理策略、銷售團隊組建等相關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海目星方面表示。
同時,海目星表示,醫美賽道具備輕奢屬性,且中國滲透率為全球最低,為4-5%左右,不及韓國的五分之一,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醫療美容以其低滲透率、高客單價、高復購率成為消費醫療“皇冠上的明珠”,且中國正規醫美機構的能量源醫美設備80%的市場份額也是被進口商占據,國產品牌大多占據的只是中低端市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