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2025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YQ)開幕式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巴黎總部召開。
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牽頭,中國光學學會為我國唯一一個學術團體作為本次活動的創始合作伙伴參加開幕式及活動。該聯盟的創始合作伙伴還有美國物理學會(APS)、德國物理學會(DPG)、國際光學與光子學學會(SPIE)、美國光學學會(OPTICA)和英國物理學會(IOP)等。100年前,1925年薛定諤提出了量子力學的薛定諤方程,與海森堡、伯恩、喬丹共同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為紀念量子力學的先驅,以及量子力學即將對人類發展起到巨大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2025年定為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量子應用的進步將使變革性的計算和通信模型成為可能,加速材料科學、醫學和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創新。量子科學和技術將有助于應對世界上最緊迫的挑戰,包括人工智能的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快速開發及人類健康的改善等。
為期兩天的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各地量子領域專家共同對量子科學與技術應用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前沿、公眾參與和教育、政策與創新、發展中的挑戰、行為準則與倫理等進行了討論。諾貝爾獎獲得者Anne L'HUILLIER教授和William D. Phillips教授分別作了題為“Watching The Quantum World With Ultrashort Light Pulses”和“The Wonders Of Quantum Science”的報告。
參加開幕式活動的專家有中國光學學會秘書長劉旭教授、北京大學郭弘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韓正甫教授、北京大學何瓊毅教授、合肥幺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CEO賀冉、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南京大學張利劍教授、山西大學賈曉軍教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