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聚焦激光核聚變“心臟”!我國科學家如何攻克關鍵元件全流程制造

    激光制造網 來源:第一財經2025-02-18 我要評論(0 )   

    可控核聚變技術是被全人類寄予厚望的未來能源方式,也被譽為人類理想的終極能源,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成功實現。在實現激光驅動可控核聚變的過程中,高功率激光驅動...

    可控核聚變技術是被全人類寄予厚望的未來能源方式,也被譽為人類理想的終極能源,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成功實現。

    在實現激光驅動可控核聚變的過程中,高功率激光驅動器裝置的“心臟”——大尺寸激光釹玻璃,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其批量制備的關鍵技術被稱為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的七大奇跡之首。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先進激光與光電功能材料部研究員胡麗麗和她的研究團隊,就是攻克大尺寸激光釹玻璃批量制備關鍵技術的科研人。

    進入21世紀,胡麗麗和團隊開始新型激光玻璃研發和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高效批量生產的連續熔煉技術的攻關征程,解決了大尺寸釹玻璃批量制備所需要的全部關鍵技術難題,上海光機所也成為國際上首家獨立掌握激光釹玻璃元件全部流程生產技術的單位。

    就在去年,她榮獲國際非晶態材料領域著名獎項——N.F.Mott獎,成為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位中國獲獎者,今年胡麗麗又獲得國際玻璃協會主席獎。

    “我們的研究最后是要實際應用的,所以我非常樂意從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出發,然后將研究成果做出來投入應用。”胡麗麗近日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她還透露,團隊正將AI引入新型玻璃研發,推動特種玻璃研究的范式創新。

    金葉子/攝

    激光核聚變的“心臟”

    隨著全球能源安全競爭加劇,世界主要國家在核聚變領域布局明顯加速,國際聚變技術發展迅猛。美國在2022年12月,就成功實現了核聚變反應的更大能量盈余,截至目前,美國已實現6次激光核聚變點火。

    2024年,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加強推進以核聚變為代表的未來能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聚變能源應用是我國核能發展“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的最終目標。

    今年1月,我國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裝置獲得重大成果,成功實現了上億度1066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再次創造了托卡馬克裝置高約束模運行新的世界紀錄,讓人們對于聚變能的應用又有了新的期待。

    采用激光驅動是另一種實現核聚變的方式,實現激光驅動的可控核聚變,離不開自主可控的激光釹玻璃。由于尺寸大、性能指標要求極高,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技術挑戰了光學玻璃制造極限,被稱為美國國家點火裝置的七大奇跡之首。美國聯合德國和日本兩家頂級光學玻璃公司進行了持續6年的共同攻關,實現了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認為這項技術難度極高。在完成美國和法國兩大激光聚變裝置的釹玻璃供貨任務后,他們拆除了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線。

    因此,攻克大尺寸釹玻璃批量制備成套技術成為胡麗麗等科研工作者們亟待解決的難題。

    胡麗麗解釋,之所以說激光釹玻璃是激光核聚變的“心臟”,是由于它是一種含有稀土發光離子——釹離子的特殊玻璃,可以在“泵浦光”的激發下產生激光或對激光能量進行放大,是激光器的“心臟”。激光釹玻璃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激光裝置輸出能量,是目前人類所知地球上能夠輸出最大能量的激光工作介質。在被稱為“人造小太陽”的激光核聚變大科學裝置中,激光釹玻璃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從1964年建所到二十世紀末,以干福熹院士、姜中宏院士為代表的激光釹玻璃團隊,三十多年來在激光釹玻璃的研究上取得了從無到有的創新,先后研制了硅酸鹽激光釹玻璃、N21及N31磷酸鹽激光釹玻璃,為我國“神光”系列裝置提供了核心工作物質。

    自2005年起,胡麗麗和團隊從基礎研究出發,對新型高增益激光釹玻璃研發、大尺寸激光釹玻璃批量制備涵蓋的連續熔煉、精密退火、包邊、檢測四大關鍵核心技術進行了近十年的持續攻關。其中難度最大的當數大尺寸激光釹玻璃的連續熔煉技術攻關。2012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攻克了連續熔煉工藝攻關中的難題,設計建立了激光釹玻璃連熔中試生產線,完成了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關鍵技術集成,最終實現了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工藝、測試技術、包邊工藝、精密退火全鏈條關鍵技術集成和貫通。相關成果先后榮獲2016年度“上海市技術發明特等獎”、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2年度“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

    “我們攻關過程中確實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戰,特別是隨著實驗的推進,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自己坐下來查文獻,從非常基礎的理論出發。比如包括玻璃熔體的流動行為在玻璃成型過程中會有什么樣的變化。除此之外,大家經常把測試數據拿出來討論和推理,這些失敗的數據都是我們的成功之母。”胡麗麗告訴記者。

    金葉子/攝

    解決產業界需求

    不只是激光釹玻璃,胡麗麗還在摻鐿大模場石英光纖、高功率摻釹石英光纖以及高純石英玻璃等方面取得了關鍵突破。

    以高功率激光光纖為例,由于光纖激光器是用光纖作激光介質的激光器,具有理想的光束質量、超高的轉換效率、免維護、高穩定性以及體積小等優點,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激光光纖通訊、激光空間遠距通訊、工業造船和外科手術等。進入21世紀以來,光纖激光器逐步占據了激光器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部分高功率激光光纖產品卻難以從國際市場獲得。胡麗麗自2011年以來便和團隊聚焦影響高功率激光光纖的激光效率、功率穩定性和長期可靠性三個難點問題,用8年時間在國內率先攻克了萬瓦級摻鐿大模場光纖的批量制備關鍵技術。

    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對市場需求更為敏感。

    “2018年的時候,有一個高科技企業找到我們,說能不能幫他們做高功率激光光纖,因為他們在國際上買不到產品。那個時候正好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團隊就和企業密切溝通,反復迭代產品,解決了他們的實際需求。”胡麗麗說。

    萬瓦級摻鐿激光光纖的技術突破使得我國高功率光纖激光器裝上了國產“芯”,降低了高功率激光器的制造成本。2019年以來,團隊實現直接銷售額超過2億元、間接經濟效益超過18億元;此外還滿足了空間環境等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應用急需。

    胡麗麗研究員在實驗室 金葉子/攝

    而對于未來的研究布局,從業38年的胡麗麗也有新的想法。

    在她看來,隨著AI的發展,玻璃的研究范式亟待改變。“我們正將AI引入新型玻璃研發,也在打造涵蓋玻璃結構性能表征、分子動力學模擬、AI輔助建模的玻璃構效關系研究平臺。”她介紹,希望在“十五五”期間構建一個集高通量制備、AI輔助建模、結構表征驗證的特種玻璃材料構效關系平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