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萬象更新。
馬新強: 建議布局“光電子”國家實驗室,打造全球“創新極”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則建議,在武漢光谷布局建設光電子信息領域國家實驗室。他指出,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雖然呈現“多點領先、整體居上”態勢,但在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策源能力仍不強。武漢在光電子信息領域擁有明顯優勢,擁有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了完善的技術、產業和人才體系。 馬新強認為,支持武漢創建光谷國家實驗室,有利于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盡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他建議國家科技部把光電子信息領域作為國家實驗室重點布局方向,支持武漢以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光谷實驗室等為基礎,創建光谷國家實驗室。 同時,馬新強還表示,企業要持續加強投入,主動擁抱創新,特別是要利用好AI等新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他透露,華工科技已加快AI部署應用,通過AI技術提升研發和生產效率。 閆大鵬: 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破解“鏈式協同”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銳科激光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銳科激光作為國內光纖激光器行業的龍頭企業,一直致力于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與高校等科研機構合作,構建創新鏈,提升創新能力。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采用“揭榜掛帥”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并優化產業布局,啟動特種光源產研基地建設,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然而,閆大鵬也坦言,當前激光產業面臨場競爭加劇、技術迭代加速、產業鏈協同難度加大等等現實挑戰依然存在。因此,建議打造以企業為核心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為此,他提出了《關于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建議》。建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全鏈條創新生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完善人才引育體系,激發創新內生動力;優化政策保障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這些措施將有助于企業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克服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 黃立: 豐富的產業結構,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 全國人大代表、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指出,武漢的產業結構豐富,尤其在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等領域展現出明顯優勢。這些產業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 黃立介紹,高德紅外通過自主研發,攻克了紅外探測器芯片技術,成為全球少數具備全產業鏈能力的企業之一。在參與武漢科技創新高地建設的過程中,高德紅外注重全鏈條布局,從原材料到芯片制造、應用開發全流程自主可控,形成了“技術—產品—產業”閉環。 黃立建議,企業與政府、科研機構等各方應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政府應制定更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法規,科研機構應發揮基礎研究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培訓,企業應積極參與其中,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鐘波: 構建知識產權“防護網”,激活創新原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極米科技董事長鐘波則重點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極米Z7投影儀上市前遭遇專利狙擊,我們通過自主研發光學技術成功破局。”鐘波用親身經歷說明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他指出,隨著科技高速發展,唯有更加合理的保護機制,才能激勵從業人員敢于不斷進行新技術的突破與新應用的拓展。 鐘波表示,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應服務于“真創新”與“真共享”,通過合理的保護機制,激勵創新者積極投入資源進行實質性、突破性的技術研發與創作,同時促進創新成果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廣泛傳播與應用。 他提出,應逐步健全我國關于知識產權濫用和惡意訴訟的法律體系,保護中小企業免受敲詐勒索式知識產權維權或惡意訴訟的侵害。同時,針對AI等前沿技術的爆發式發展,應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構建靈活、分級的保護框架,以平衡創新激勵與知識產權風險防控。 鐘波還強調,技術研發是好產品的根基,極米科技通過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構建起在投影顯示領域的獨特優勢。未來,極米將繼續錨定技術創新,積極拓展產品應用場景,推動投影顯示技術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