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馬新強代表:中國激光產業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激光制造網 來源:澎湃新聞2025-03-08 我要評論(0 )   

    3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全國人大代表馬新強接受媒體采訪。 新華社 圖3月8日8時,十四屆...

    3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全國人大代表馬新強接受媒體采訪。 新華社 圖

    3月8日8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會上有記者提問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汽車這些東西都要用到激光技術,激光裝備領域是如何破解“卡脖子”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

    馬新強表示,激光被譽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因為這些特性,激光被廣泛用于各行各業。比如手機、汽車中70%零部件的制造加工都要用到激光。但是,激光技術作為被國外發達國家管制的技術,我國在這一領域長期受制于人。

    馬新強提到,二十多年前,中國的高端激光加工裝備基本依靠國外進口,就連激光器加工用的螺絲釘每顆都要花3美元從國外買。為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華工科技多年來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奮起直追,當研制成功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裝備時,一舉突破了國外近40年的技術壟斷,促使國外產品的價格下降了40%以上。現在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輛新能源汽車車身的激光焊接,這也是行業的最快速度。目前這款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90%,服務下線車輛超過4500萬輛。與此同時,企業還開發了100多套激光裝備,服務汽車產業鏈的汽車零配件生產1000多種,有力地支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

    “現在我們不僅實現了高端裝備自生產,而且開始出口,產品訂單量超過國際品牌,用不到十年時間走過了國外巨頭三十多年的產業化歷程,創造了行業領域70多項中國專利,牽頭制定中國激光行業首個國際標準,產品以每年35%的增長速度賣全球,改寫了全球激光產業格局,也讓更多中國制造業企業用得起高精尖的激光裝備。”馬新強說,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帶動產業鏈、企業鏈、供應鏈上下游1000多家企業發展壯大,我們產品自主化率超過90%,支撐中國光電子產業一路向前。

    “今天我們可以自信地講,中國激光產業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馬新強說,但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我們將繼續下苦功、走難路,為光電子信息產業再創新優勢,爭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的排頭兵。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光電,激光產業,企業,創新,激光企業,智能制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