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哪吒等動漫形象的設計圖紙,運行相關程序,伴隨機器打印,實體的玩偶就誕生了,虛擬偶像輕松走入現實,3D打印技術就是這么神奇。在廣州市荔灣區,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成果初顯。讓我們來看看一個3D打印品的奇妙誕生歷程,聽一聽它的成長故事。
增材塑筋造骨——“政策找企”助力走好自主研發之路
“我”,是一個3D打印品,誕生于各式各樣的新材料世界。在廣州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獨創的“材料+設計優化”的工作方案能輕松滿足客戶多元需求,如使用泥土進行3D打印,為米蘭時裝周提供陶瓷3D PTINT等。3D打印將材料特性與行業需求的完美融合,賦予“我”獨一無二的靈魂,讓“我”借助材料的特性能夠初露雛形。
該公司的負責人李一奇,對著整齊陳列的各式各樣的材料,介紹道:“我們公司一直專注于材料自主研發領域,2024年通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但目前投入研發成本較大,資金周轉能力是公司經營的重要挑戰。”
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成本占用較高的特點,荔灣稅務部門充分釋放“政策找企”紅利,精準推送高新企業適用優惠政策,并對企業建立“一企一戶”的后續跟蹤管理服務機制,從懂政策到用政策,全流程深入企業一線,實時收集企業需求并及時處理解決。
“稅費優惠政策是企業創新路上的重要助力,去年我們公司享受了各項稅費優惠約15萬元,2025年我們也將進一步完善材料的開發,堅持走好民營企業自主研發創新之路。”該公司的負責人李一奇表示。
實體硬件雕琢——“一站式服務圈”助力“智”造閃耀
從虛擬走向現實,小巧而強大的硬件設備是“我”的“造夢工匠”。打印機嗡嗡作響,打印噴頭高速移動,“我”成型了!
在廣州某科技有限公司中,3D打印機正將圖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
“這臺工作中的桌面級金屬3D打印機是我們的最新產品,主機縮小86%,打印效率繼續升級,一亮相就很受市場歡迎。”該公司負責人孫永明談及未來發展滿是自豪,“2024年瑞通公司完成296臺3D打印機的交付量,總金額近1億元,這些發展背后也有稅務部門的助力。”
近年來,荔灣稅務部門為了滿足企業便利辦稅需求,聯合街道辦事處建立荔灣區東漖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便民辦稅服務點,持續優化“稅務+街道”工作機制,為引進來的企業快速提供“一站式服務圈”,提升企業“家門口”涉稅費業務辦理便利度。
“就近的便民服務辦稅點,讓企業可以同時享受到稅務與街道的服務。此外,我們享受到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將節省的資金繼續投入到產品研發升級中。”該公司財務負責人任榮表示。
產業園區賦能——稅務助力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如今,在廣州3D打印產業園(以下簡稱“3D打印園”)里,“我”不再孤單,無數同伴與“我”一同被賦能,3D打印技術廣泛應用于醫療、汽車、航空、娛樂等領域,為各行各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園區運營企業廣州市某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宇鋒表示:“3D打印園是一家國家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通過吸納高新技術企業、專業人才落戶園區的強鏈補鏈操作,累計已培育了高新技術企業38家、新四板掛牌企業18家,專精特新企業6家,真正在園區內將上下游變為上下層,實現了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的躍升。”
在園區發展過程中,荔灣稅務部門化身貼心伙伴,結合園區內53家企業的情況,成立激光與增材稅收服務小分隊,圍繞產業鏈上企業需求,開展“3D+”稅務服務,向園區企業精準推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虧損彌補等相關優惠政策,及時做好企業發票開具、納稅信用查詢等業務輔導,幫助鏈上企業規范運營。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3D打印技術以其獨特的定制化和高效性,正在逐步改變制造業的面貌未來,更多的“我”被設計、制作、使用。在稅務部門的持續助力下,3D打印產業將更加蓬勃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