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全球激光產業邁入新周期

    激光制造網 來源:中國電子報2025-04-02 我要評論(0 )   

    本文作者: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激光應用分會副理事長、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 胡瑞隨著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激光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正在重塑...

    本文作者: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激光應用分會副理事長、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 胡瑞

     

    隨著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激光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激光應用分會副理事長、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 胡瑞

    全球激光產業邁入新周期,中國領跑但挑戰猶存

    中國已成為全球激光產業的關鍵創新中心,通過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協同,引領全球激光應用的發展。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激光行業市場規模超1600億元,5年行業復合增速為16.35%。初步估算,2024年中國激光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

    激光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國家層面的政策規劃對其發展起到關鍵引領作用。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首次將激光技術列為前沿技術,到2023年《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強調提升大功率激光等基礎零部件的可靠性,再到2024年激光復合焊接、激光遙感探測等技術被列入國家戰略計劃,政策持續推動激光技術與高端制造深度融合。

    激光產業鏈龐大且復雜,一套完整的激光加工設備包含激光源、數控系統、光學組件、機械結構和電氣控制系統等多個部分。中國形成了覆蓋上游元器件、中游激光器、下游裝備制造的完整激光產業鏈,并在華中、華南、華東、華北及西部地區形成了五大產業集聚區。這一成熟產業生態為激光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創新試驗場。

    然而,激光行業也面臨挑戰,例如同質化競爭導致價格戰頻發,技術創新雖有進展但仍存瓶頸,國際競爭與貿易壁壘以及經濟形勢不確定性也影響著供應鏈穩定和市場拓展。

    核心突破與智能化融合,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以激光產業為例,光纖激光器、激光頭、數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研發制造是激光加工設備制造的關鍵,其核心技術有待突破。比如大族激光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通過多年的沉淀與積累成功突破了“卡脖子”技術,將核心部件、智能化系統及整機設備的全套自研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2024年,大族激光交付了全球首臺150kW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機,將特厚板不銹鋼空氣切割、特厚板碳鋼氧氣負焦切割的厚度提升至400毫米以上,這代表了當前全球超高功率激光工業應用領域的最高技術水平。中國激光企業在這些技術上的突破,標志著中國從“跟隨者”向“領跑者”的轉變。

    我國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的深入融合為激光技術的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優化激光參數,設備可實現自適應加工,例如在激光切割時實時監控穿孔過程,通過算法自動優化參數,精確孔的穿透情況,可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此外,AI賦能的激光設備還可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實現遠程運維和預測性維護,為智能制造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未來,激光技術與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的融合勢在必行,需多方攜手共進。

    企業層面,需立足自身優勢,深耕技術,拓展應用場景,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服務多行業。

    社會層面,應整合各方力量,加快5G、云計算等新基建建設,鼓勵激光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與上下游協同,打造智能供應鏈;搭建產學研創新平臺,促進企業與學術界、研究機構合作,集聚資源;加強企業與高校合作,定向培養兼具人工智能與光學工程背景的人才。

    中國激光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創造”的深刻轉型。這場變革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生態的重構——通過政策引導、技術融合與全球化布局,中國激光企業有望為全球智能制造提供“技術+場景”的雙重范式。未來,唯有持續深耕核心技術創新、深化產業鏈協同,方能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據制高點,書寫“光制造”時代的中國篇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