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端制造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激光產業正成為我國多地搶占產業高地的關鍵賽道。
近期,武漢、揚州、濟南、西安、福州、長春等城市,以差異化路徑競逐激光產業高地,形成“多點開花、各具特色”的格局。
從武漢光谷的萬億級光電子生態,到揚州“飛地招商”破解土地瓶頸;從濟南硬核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到福州搶占光電元器件制高點,這些區域激光集聚區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攻堅和產業鏈協同,正在改寫中國制造業版圖。
這些"追光之城"以差異化路徑突破技術壁壘,形成覆蓋材料研發、器件制造、裝備集成到場景應用的全鏈條生態。
未來,在政策、資本、人才的多重加持下,預計這些“追光之城”不僅重塑地方經濟結構,更在全球產業鏈中搶占話語權。
而隨著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創新平臺的落地和技術攻關的突圍,中國激光產業有望在高端制造、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實現更大突破,為“中國智造”照亮前行之路。
1 湖北武漢:劍指“世界光谷”,鍛造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2025年3月5日,科技日報《兩會特刊·發展新引擎》整版聚焦武漢光谷,介紹光谷作為全球最大光通信研發生產基地的發展歷程、科技創成就、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北代表團提交的《關于支持湖北建設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建議》。而光谷代表委員熱議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有代表建議創建光谷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世界光谷”等建議。
事實上,作為中國光電子產業的發源地,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南角的中國光谷(以下簡稱“光谷”)正以“建設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為目標,向全球創新高地邁進。2024年,光谷GDP突破3200億元,光電子信息產業營收達7441.7億元,同比增長11.8%,光纖光纜、激光設備等核心領域市場份額全球領先。
目前,光谷集聚了中國信科、華工科技、長飛光纖等一批龍頭企業,覆蓋了光電子信息領域核心產業鏈條,光通信器件、存儲芯片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并匯聚了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光谷實驗室等科研機構。
全國人大代表馬新強提出,依托現有優勢創建“光谷國家實驗室”,推動光電子、微納電子與網絡通信技術的交叉融合。目前,光谷已建成5座大科學裝置和6家湖北實驗室,形成了2000余人的高精尖科研隊伍,正加速突破高端激光器、存儲芯片等“卡脖子”技術。
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覆蓋“光芯屏端網”全鏈條,長飛光纖、長江存儲等企業打破國外壟斷,華為武漢基地、小米總部等科技巨頭集聚效應顯著。根據規劃,到2025年,光谷高新技術企業將突破1萬家,上市企業達100家,目標直指5000億元GDP,成為全球光電子產業創新策源地和資源配置中心。
根據規劃,預計到2035年,湖北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光谷”,成為世界創新版圖重要一極、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地標。
2 山東濟南:劍指“中國激光第三極”,硬核技術打破壟斷
2025年2月26日,“激光鋒銳映齊魯 鏈動全球展風采”濟南激光裝備產業國際采購大會在濟南成功舉辦。來自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40家采購商與50家濟南企業共300余人參加活動。大會現場,境外采購商與濟南本土企業深度對接,達成意向成交額超3000萬元。
“我們將全力借助這次機會,積極推介濟南市優質激光產業,加強與世界各國優秀企業的溝通交流,達成更多經貿合作的成效,拓展更多國際市場份額,實現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濟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負責人說。
從被國外技術封鎖到反向出口,濟南激光產業上演“逆襲”大戲。邦德激光、金威刻等企業通過顛覆性創新,實現激光器、激光頭等核心部件自研,濟南正加速向“中國激光第三極”目標邁進。
目前,濟南已形成覆蓋材料、器件、裝備的全產業鏈,匯聚了邦德激光、金威刻激光等龍頭企業 ,近期,奧銳激光新廠區、邦德全球總部基地等重大項目陸續投產,年產值有望突破百億元。
濟南以歷城區“齊魯光谷”為核心載體,吸引希思克傳動、迅刻激光等上下游企業入駐,構建“研發-制造-應用”生態圈。
濟南市工信局數據顯示,濟南市激光企業超300家,年產值達150億元,計劃到2025年培育5家百億級龍頭企業,成為全國激光產業新高地。
3 福建福州:搶占光電產業“元器件之都”,創新生態聚勢賦能
從“天問一號”星敏感器到全球市占率第一的LBO晶體,福州以福晶科技、福光股份為龍頭,發力光電元器件國產替代,目標打造“國際光電元器件之都”。
福晶科技的三硼酸鋰晶體(LBO)市占率全球第一,福光股份為“天問一號”提供光學導航系統,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依托中科院物構所和福建師大,福州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激光器件等領域形成獨特優勢,2023年光電產業集群入選福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而濱海新城福米產業園集聚偏光片、顯示模組等上下游企業,京東方、冠捷科技等龍頭帶動近200家配套企業,形成千億級新型顯示集群。晉安區光電產業園、高新區激光雷達基地等特色園區同步發力,構建“一核多極”產業格局。
針對中小微企業檢測難題,福州聯合高校成立東南光電檢測中心,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政策層面,福州推出光電產業專項扶持措施,從人才、資金到園區載體全方位護航,力爭2025年光電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4 陜西西安:扎實推動光子產業高質量發展,聚力打好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硬仗
2025年2月19日,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在西安市調研光子產業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光子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趙一德察看了陜西省光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和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鼓勵學校和企業加強基礎研究,搶占光子產業發展制高點,并要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
在中智科儀科技有限公司,趙一德肯定其成績,鼓勵加強自主創新。他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引領,強化鏈式創新、鏈式招商等,推動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同時,要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凝聚興產業、促發展的合力。趙一德的調研旨在推動陜西光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提供堅實支撐。
事實上,自2021年到2024年,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陜西兩次發文提出“追光計劃”:聚焦先進激光與光子制造、光子材料與芯片、光子傳感等優勢產業領域。
2024年3月,《陜西省培育千億級光子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出臺,圍繞光子技術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構建“一核兩翼”,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全省的光子產業創新集群跨區域空間布局。
與此同時,陜西啟動建設首批6個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光子產業創新聚集區赫然在列:以西安為核心,主要包括“一園三區”,即西安科學園、光子芯片聚集區、光子制造聚集區、光子傳感聚集區。聚集區圍繞先進激光與光子制造、光子材料與芯片、光子傳感、能量光子等重點領域,加快形成光子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根據規劃,到2026年,西安的光子企業總數突破200家,落地一批光子產業項目,光子產業規模超300億元。
5 江蘇揚州: “飛地招商”破局,小園區撬動大產業
近年來,在江蘇揚州廣陵區曲江街道,這個昔日的傳統商貿區,正以“一束光”改寫產業版圖。
通過“飛地招商”“工業上樓”模式,當地盤活3萬平方米閑置樓宇,吸引天寧光子、光域科技等8家光學企業落戶,2023年累計開票銷售超億元,打造出“小而精”的光學產業聚集區。
面對“工業用地稀缺”難題,曲江街道與江蘇省光學學會合作,建設孵化基地,引入科研院所和專家資源,定向招引高附加值光學項目。街道黨工委書記周小君表示:“寧愿空著,也不讓低效項目落戶。”嚴格的準入機制確保產業純度,激光共聚焦熒光內窺鏡、華為手機鏡頭等高端產品已遠銷歐美。
截至目前,廣陵區吸引了眾多激光相關領域的企業落戶:江蘇天寧光子憑借激光共聚焦技術,在醫療光學領域躋身全球供應鏈;光域科技投資2億元建設的光學元器件基地,成為華為核心供應商。2023年,天寧光子營收突破1654萬元,展現出“專精特新”企業的爆發力。
未來,揚州計劃以廣陵“光谷”為核心,延伸光電產業鏈,推動區域經濟向高科技制造業轉型。
6 吉林長春:“長春光谷”照亮東北振興之路
2025年2月18日,長春市召開激光技術與應用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會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志厚帶領調研組來到永利激光公司、飛鷹激光公司與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內企業,實地踏查企業技術研發、產品應用、市場布局等情況。
在隨后舉行的推進會上,王志厚聽取了產業發展情況的匯報,并聽取了院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的意見建議。他強調,要堅定信心,發揮科技、人才、產業優勢,將激光技術與應用產業集群培育成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同時,要搶抓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做強做優產業集群。此外,要強化服務,落實政策,培育企業家,發揮“三聯盟一委員會”作用,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此次會議旨在推動長春市激光技術與應用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作為老工業基地轉型樣本,長春以激光技術為突破口,向“新”而行,迎“光”出發,2023年光電信息產業規模超500億元,目標打造東北亞“光谷”標桿。
按照《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星光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將聚焦“一谷三地五星”高標準建設:
“一谷”即把長春打造成國內一流“長春光谷”優質品牌;
“三地”即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三大策源地優勢;
“五星”即重點錨定芯、光、星、車、網,即集成電路、激光及新型顯示與照明、衛星應用、汽車電子、工業互聯網和軟件信息服務業等五大特色優勢領域,奠定細分領域國際龍頭地位。
依托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科研“策源地”,長春在激光器、衛星光學等領域技術領先。永利激光的二氧化碳激光器、飛鷹激光的工業切割設備已打入國際市場。根據《星光培育計劃》,長春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激光顯示、衛星應用等五大領域,建設“4+1”核心產業區。
此外,長春設立50億元光電產業子基金,推出20條專項政策,涵蓋技術攻關、人才引進、企業孵化等環節。目前,長春經開區“光電小鎮”、長春新區“長智光谷”等載體已吸引40余家企業入駐,達產后年產值將超600億元,為東北振興注入新動能。
來源:激光制造網 編輯:十一郎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