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走進太湖之畔,在無錫“創新現場”感受發展新動能

    激光制造網 來源:大皖新聞2025-04-21 我要評論(0 )   

    大皖新聞訊4月中旬,呼吸(滬錫)春天網絡主題活動在太湖之畔啟幕,來自上海、江蘇、安徽等地30余家主流媒體和網絡名人組成的采訪團,深入無錫光子芯片實驗室、生物醫藥...

    大皖新聞訊 4月中旬,呼吸(滬錫)春天網絡主題活動在太湖之畔啟幕,來自上海、江蘇、安徽等地30余家主流媒體和網絡名人組成的采訪團,深入無錫光子芯片實驗室、生物醫藥創新園區、汽車智能工廠,探究這座江南名城如何以科技創新鍛造發展新功能。

    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平臺打通產業化“最后一公里”

    走進位于江蘇無錫的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外形酷似“方形蜂巢”的大樓引人注目。去年9月,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在這里啟用。

    光子芯片中試線正式啟用意味著什么?采訪現場,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投資促進部部長李軍向采訪團成員介紹,量子科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國際前沿焦點,而光子芯片的中試階段則是行業內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之間的關鍵一環。過去國內光子芯片行業面臨中試平臺缺位、工藝壁壘高、成果轉化難等“卡脖子”難題,嚴重制約了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的“黃金期”。隨著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的正式啟用,也意味著我國光子芯片正式步入產業化快車道,為大規模智算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我們整個中試平臺面積達1.7萬平方米,集科研、生產、服務于一體,年產晶圓超1.2萬片。”李軍坦言,科研成果產業化,常被稱為跨越“死亡之谷”,在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科學語言與資本語言之間溝通不暢,導致早期資本與科學家創業者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合作。為了增強科創“賦能產業”功能,他們構建“研究院+孵化+基金”三位一體的光子芯片領域的工研院模式,幫助科學家及硬科技創業者跨越0到1“死亡谷”,為我國突破“卡脖子”技術、提升量子科技競爭力提供支撐。同時,依托光子芯片中試線,研究院構建了“平臺+孵化+基金”三位一體的光子芯片領域的工研院模式,打通光子產業項目從產品研發到市場化的完整鏈條,加速科技成果商業化進程。

    如今,以光子芯片研究院為代表,無錫正立足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需要,通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發揮新研機構在研發、轉化、孵化和服務等領域的功能,全力推動科研轉化,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一站式臨床研究平臺加速生物醫藥企業集聚

    “臨床研究是新藥研發的關鍵環節,我們作為中心實驗室,可以為新藥臨床試驗提供一站式的中心實驗室全流程服務,保證臨床研究質量,提升新藥開發效率,助推更多優質新藥的上市。”當天下午,呼吸(滬錫)春天網絡主題活動來到位于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無錫觀合醫學檢驗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國內領先的創新型中心實驗室,他們始終秉承著“始終站在臨床研究的最前沿”的理念,為大健康產業提供專業的臨床試驗管理和實驗室檢測一站式服務,“與眾多醫藥企業一起日夜兼程研發好藥,只為讓患者早日用上更好的治療藥物”。該負責人說。

    觀合醫藥的“出身”不簡單,它是由國內兩家頂尖的醫療服務上市公司迪安診斷與泰格醫藥合資設立的中心實驗室,專注提供藥物臨床試驗中心實驗室檢測服務,并在創新藥物的生物標志物研究、伴隨診斷開發和生物分析領域提供一站式中心實驗室解決方案。

    該檢驗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的實驗室面積近6000平米,擁有完善的檢測平臺,包括 NGS、分子病理、細胞免疫、大小分子生物分析等平臺,可以滿足制藥企業 CRO 公司和科研機構的各種業務要求,提供一站式的中心實驗室和生物分析服務,包括科學咨詢、生物樣本庫、生物樣本試驗與數據分析、項目管理、數據管理等臨床研究配套服務,在腫瘤、免疫、內分泌、心血管、血液病、傳染病等領域有著豐富的項目經驗。

    以無錫觀合為代表,無錫高新區依托無錫市現有基礎,集聚了包括無錫諾宇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先通醫藥有限公司、無錫賽賦國通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和無錫榫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一批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致力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并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奮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智能工廠驅動“無錫車”駛向全球

    走進位于惠山區金惠路的上汽大通“智能工廠”,沖壓、涂裝、總裝,1.2萬個零部件隨后“變身”一輛輛乘用車從總裝車間下線。4月17日,采訪團成員走進上汽大通,切身感受無錫智能制造的強勁動能。

    14年前,上汽大通成立并在惠山經開區投資設立無錫分公司,打造當時上汽大通最大的生產基地。“起步即奔跑,公司瞄準海外市場,布局‘造船出海’藍圖。”公司負責人介紹,2012年上汽大通的首款出海產品V80迅速打開海外市場,以輕客、皮卡、MPV為主打產品,上汽大通以“高質高價”高端化出海戰略,通過過硬的技術和專屬的定制化服務,以“差異化”打“價值戰”,在歐洲、美洲、大洋洲等高端市場成功“落地”,“無錫車”穩居市場占有率前列。

    2023年6月,投資額達30億元的上汽大通“大型純電性能皮卡”項目落地無錫惠山區,并面向全球市場輸出產品。如今,該企業產品包括“上汽大通 MAXUS”品牌的寬體輕客、MPV、 SUV、皮卡多種車型,生產 V 系、G 系、T 系、D 系和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實現傳統發動機和新能源汽車雙翼并舉。

    “近年來,上汽大通無錫生產基地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各個車間的新建、改造工作,并加大投入了各類先進設備和技術,不斷發展的精益生產模式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化效率,加快向數字化發展轉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數字化、網絡化、大數據處理與自動控制等技術,無錫分公司的沖壓、車身、總裝車間建成“無錫市智能車間”,產能大大提升,“我們公司的汽車產品已經覆蓋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2025 年2月完成產值 28.7 億元,同比增 26.39%。”

    當光子芯片點亮量子未來,創新藥械守護生命健康,智能車輛駛向五洲四海,無錫正以1.63萬億GDP的硬實力詮釋新發展理念。這座擁有7個兩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江南名城,通過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持續刷新著“科創之城”的成色。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潮頭,無錫的創新引擎持續轟鳴。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雷達,光電,激光產業,企業,創新,激光企業,智能制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