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行業屬于朝陽行業,而且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不僅行業規模在快速增長,同時也處于國產替代的推進進程中。我國是制造大國,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激光設備,但是此前主要依賴進口。隨著我國企業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加上更好的本地化配套服務和相對進口產品更低的價格,我國激光企業將實現一個快速的成長。
未來上游激光器主要關注光纖激光器和紫外激光器兩種。
光纖激光器
光纖激光器具有光束質量好、電光轉換效率高等性能優勢,以及綜合運行維護成本低的經濟優勢。目前,光纖激光器在切割和焊接方面逐步替代二氧化碳激光器、傳統切割及離子焊,加上光纖激光器體積小,容易與自動化設備結構,也符合激光加工設備自動化生產的產業升級趨勢。光纖激光器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朝著高功率走,主要用在厚板切割、焊接等重工業領域。
根據Laser Marke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光纖激光器在工業激光器中的市場份額逐年上升,從2013 年的33.82%增長至2017 年的47.26%,其中IPG占據52.7%市場份額,國內銳科12.10%。17年我國光纖激光器進口達到13億美元歷史新高,特別是在高功率光纖激光器(>1500W)這塊,17年全部進口4200臺,國產只有500臺,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還是被國外巨頭壟斷,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巨大。
紫外激光器
紫外激光器通常在低功率狀態下運行,熱應力小,又稱為“冷加工”工藝。此外,紫外激光器的波長比可見光波長更短,這些短波讓紫外激光器能夠更精確地聚焦,從而在產生極其精細的電路特性的同時,還能保持優良的定位精度。因此紫外激光器主要用在精密器件以及脆性材料加工,包括PCB/FPCB切割與分板,陶瓷打孔劃片,玻璃/藍寶石/晶圓切割,細微打孔、劃線、切割等領域。
從中游激光設備銷售收入來看,目前全球激光設備銷售收入每年增長8%,但是中國激光設備卻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2017年我國激光設備銷售收入增長達到29%,495億市場規模。
從下游需求來看,激光設備具有確定的增長動力:
5G
2019-2020年5G換機潮,5G和4G不兼容,5G手機內部更緊密,需要更緊湊的硬件貼合,因此精度要求更高,而激光設備在加工效率和精度都優于傳統設備,屆時將會對激光設備具有大量的需求。目前激光設備在國產手機滲透還很低,華為、OPPO、VIVO高端系列模仿A客戶新功能(OLED、全面屏異形切割、雙面玻璃+金屬中框等),已經開始有采用激光設備加工但體量還是非常小。未來5G來臨疊加國產替代激光設備性價比提升,激光設備在國產手機廠商中的滲透率會持續提升。
大功率切割+焊接
在大功率這塊主要是一個國產替代的邏輯。國產產品性價比高,同等質量、性能的國產光纖激光器ASP比進口低30-50%,占激光設備30-60%成本的激光器國產化帶來激光設備ASP降低(每年10-20%降價),目前價格差距從10倍縮小到3-5倍,有利于下游更多應用采用激光解決方案,從傳統設備向激光設備升級,從低端CO2激光器向光纖激光器升級。有券商統計國內沖床+焊接(非汽車)市場就有近千億,激光加工滲透率還很低,另外汽車焊接大概400億市場,國外德系、美系車普及率已經比較高,但是國內采用激光加工的車場還不多,國內大廠比如上汽、廣汽等目前開始采用大功率激光焊接設備,預期滲透率會逐步提升。根據中國激光雜志社的數據,2017年切割+焊接(包括小功率和高功率)一共300億,實際大功率這塊市場規模不足300億,潛在替代空間廣闊。
從產業格局來看,目前國內激光設備集成商主要分成三個集團:第一集團包括大族激光和華工科技,這兩家公司在下游主流應用都有覆蓋,在全國區域內都有辦事點,同時也有往上游延伸;第二集團企業大概有15-20家,一般是聚焦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比如聯贏激光在新能源領域做得好,又或者在某一區域內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是很難走出去其他區域;第三集團企業主要是滿足第一、第二集團沒有覆蓋到的市場零散訂單,這個集團的企業大概有400多家,區域分布很廣。激光設備廠商從第二集團走向第一集團是小概率事件,因為技術是稀缺資源,高端人才都被第一集團的企業搶走,所以第二集團很難向上游延伸,難以形成技術上的護城河,當面臨激烈價格競爭的時候成本也難以控制。相比之下,第一集團公司競爭優勢便十分明顯了。
總的來說,看好激光行業發展,也看好國內龍頭設備廠商及上游核心零部件廠商的發展潛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