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業機器人需求上升
包裝業、食品業、機械裝備業等新興應用領域目前已呈現全球性技術革新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更新,如新型的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式控制以及安全系統、機器人感應科技系統以及機器人視覺應用系統等產品的推出,滿足了用戶更高、更廣泛的需求,推動了機器人裝備量的上升。
工業機器人是汽車生產中非常重要的設備,各個部件的生產都需要有工業機器人的參與。舉幾個例子,汽車生產中的車身生產中,有大量壓鑄,焊接,檢測等應用,這一些目前均由工業機器人參與完成,特別是焊接線,一條焊接線就有大量的工業機器人,所以一般現在的一些領導參觀,多為去焊接車間,一排機器人,相當壯觀,同時也顯示出自動化的程度相當的高。汽車內飾生產,汽車內飾相當的多,最變主要的則是儀表盤,而儀表盤的制作,則需要表皮弱化機器人,發泡機器人,最后的產品切割機器人;汽車車身的噴涂,這一塊由于工作量大,危險性,大量的也都由工業機器人代替。所以,完成一輛汽車的制造,需要的機器人相當多,從剛才幾個流程來看,至少需要8臺機器人系統,才能完成一輛車的制造。中國目前對汽車的需求,還在不斷的增長。雖然北京搖號申請車牌、限購車,上海的提高牌照費用等行為,但是,中國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汽車的需求量還是相當的大的,這也是自主品牌建立市場的一個機會。
當然,由于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其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長,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政府提倡的現代化,薪資的增長壓力.前者是政策性的,或者說是計劃性的;后者沒是市場經濟的最直接的反應.目前來說,各個工廠都在中國設有制造廠.而大部分的制造廠,并沒有按照國外的標準來建立自動化的工廠,大部分的工作還是由人來完成.在美國,一個工人的支出是$30/小時;而在中國約是$300/月.差別非常之大,但是,這種差別在慢慢的減少,敢說,三五年之內,中國的工人的薪資必定要翻番.這種壓力,勢必讓那些無法再次搬遷到勞力成本低廉的地區的工廠,考慮使用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
歐洲當前的工業態勢,就是中國以后的情況.當然,這種改變并不會很快,但是它已然慢慢來臨.中國的經濟刺激,會幫助歐美國家慢慢保持這一種態勢,以給他們一些改新時間,同時由于競爭而倒至的壓力,會讓國際關系更加復雜.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完全沒有競爭力.增加自主制造的能力和機器人系統集成的能力,也是一個重中之重.
隨著新興應用領域的不斷發展及傳統汽車產業的需求,自2009年起全球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將以年均百分之四點一速度增長,至2011年將達到年產量134,100臺的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