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光通信市場,卻只能造就一些在低端市場競爭的企業;擁有最完整的光通信產業鏈,但核心的光器件卻依然靠進口。一個光通信大國卻不是光通信強國,不得不讓人擔憂。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 主盡東南之美。”用《滕王閣序》中的這段話來描述通信展期間的光通信企業,可謂應其時、逢其景。得益于中國通信業大發展,多數光通信企業都已經頗具規模,在國內乃至國際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巧的是,通信展也是時維九月,與王勃作序時間相同,這些光通信企業也基本來自江浙、深圳一帶。
上演盛況
本次通信展,我國光纖光纜、線纜制造的代表企業為烽火科技、亨通集團、俊知集團、中利集團。這些企業在通信行業都有多年的積累,他們所展示的產品已經覆蓋了整個通信行業對于線纜的需求:從電信到廣電,再到航天、海洋、能源等,凡是需要線纜的地方都能完成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亨通集團本次展出了其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纖預制棒,將光纖預制棒刻上了中國印記,可謂民族企業技術研發的典范。美中不足的是目前產能只能自給自足,對于我國仍有60%光纖預制棒靠進口的局面尚沒有帶來直接的改變,但相信這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本次通信展上所有的光纖光纜企業均無一例外地展示了其ODN整體解決方案。今年初,中國電信發布了“光網城市”戰略、中國聯通也啟動了FTTH工程。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內所有的企業都迅速轉型,能生產ODN無源器件的都在擴容;不能生產的紛紛通過并購、建廠等方式參與進來。國內企業發現市場的反應之快令人驚嘆。
但如此迅速的擴產,也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的ODN市場門檻太低,所生產的產品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市場很容易飽和。大部分廠商只能靠著頻繁打價格戰來保證市場份額。
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光通信市場,卻只能造就一些在低端市場競爭的企業;我國擁有最完整的光通信產業鏈,但核心的光器件卻依然靠進口。一個光通信大國卻不是光通信強國,不得不讓人擔憂。
譜寫愁緒
每讀滕王閣序,驚艷于王勃的文采之余,也總能體會其在文中抒發的無奈。看罷光通信的盛況,不難分析出國內民族企業的隱憂:如果沒有我國如此龐大的市場,這些企業又將所剩幾何?
本次參展的光纖光纜企業還有一家國外公司——康寧,知道光纖的人沒有不知道康寧的,但知道光纖的又有多少人注意過國內企業與康寧的差距?本次參展,康寧的展臺規模、參展人員、所展產品種類都與其跨國企業的背景有些不符。但康寧的每一個展出都讓人們驚嘆其在光纖領域40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絕對領先的技術創新能力。
損耗低于0.18dB/km,用于超長距離高速傳輸的光纖;橫貫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青藏高原的光纖,工作于低于零下20℃低溫環境,保障國家電網的通信工程。這都是康寧在技術上領先世界的表現。在細節上,有多少企業會在意數據中心機柜上那短短的一截跳線?而正是基于這個截跳線,康寧提出的“易境”方案每年都能帶來10億美元的收入。
國內某廠商的工程師曾表示:“我們每次采購一些器件的時候,總希望能盡量多的使用國產的產品,但很多時候都在技術評標的時候放棄了:同一個器件,國內生產的產品在規格、顏色都不盡相同,要我們怎么用呢?”
正如武漢郵電科學院毛謙所講:“通信強國不能完全靠引進來建設,在引進的同時,要有消化、吸收和創新,要建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民族的通信產業來支撐通信強國的建立。”(來源通信產業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