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統計,船體結構中各種型材(包括組焊型材和軋制型材)的質量平均占到船體質量的20%左右,型材的品種有:球扁鋼、角鋼、扁鋼、T型鋼等。
這些型材在成形或焊接加工前要切割各種形狀的端頭和中間孔,并標識記號及加工裝配用的線段。由于型材的品種、規格尺寸多種多樣,更有變幻無常的切割內容和要求,使得我們無法借助現有的設備和手段來自動化批量生產。
因此國內船廠長期以來只能靠熟練工人利用半自動的機械設備進行人工操作,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質量難以控制,這與板材已普遍運用數控切割相比呈現了極其鮮明的反差。為了改變這一作業的落后狀況。
國內骨干造船企業已引進了型材切割的關鍵設備——數控等離子切割機(型材),它被用于切割型材形狀各異的端頭和中間孔,而且可以按需要在型材上打印標識和劃線,構筑了型材自動切割作業的雛形,但這僅僅是開始離國際上已廣泛采用的、由型材儲存和提取系統、機器人型材切割系統、零件型材的分類和運出托盤等組成的型材加工生產線來看,無論在功能、加工質量上,還是生產效率上,都尚有很長的路程要走。好在此項工作已引起了我國造船界的重視,相關課題的立項研究已擺上議事日程,相信用不了多久,目前的狀況將會有較大的改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