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國產工業機器人何時能發展起來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電新聞網2012-02-08 我要評論(0 )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建立了9個 機器人 產業化基地和7個科研基地,包括沈陽 自動化 研究所的新松機器人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博實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北京機械工...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建立了9個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和7個科研基地,包括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新松機器人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博實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開發中心、海爾機器人公司等。產業化基地的建設帶來了產業化的希望,為發展我國機器人產業奠定了基礎。經過廣大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我國目前已經能夠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平面關節型裝配機器人、直角坐標機器人、弧焊機器人、點焊機器人、搬運碼垛機器人和AGV自動導引車等一系列產品,其中一些品種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一批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自主研制或與科研院所合作,進行機器人產業化開發。如奇瑞汽車與哈工大合作進行點焊機器人的產業化開發、西安北村精密數控與哈工大合作進行機床上下料搬運機器人的產業化開發、昆山華恒與東南大學等合作開發弧焊機器人、廣州數控開發焊接機器人、鹽城宏達開發弧焊機器人。

      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像日本的FANUC和德國的KUKA那樣的形成規模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廠,工業機器人產業目前在我國還僅僅處于萌芽階段。隨著我國現代制造業的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在快速增長。

      工業機器人作為最典型的機電一體化數字化裝備,技術附加值很高,應用范圍很廣,作為先進制造業的支撐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將對未來生產和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外專家預測,機器人產業是繼汽車、計算機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大型高技術產業。隨著我國工業企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機器人市場也會越來越大,這就給工業機器人的研究、開發、生產商帶來巨大商機。然而機遇也意味著挑戰,目前全球各大工業機器人供應商都已大力開拓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必須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通過發揮中國生產制造優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尋求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扶持和鼓勵一大批民族的機器人產業成長壯大。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價格低廉、生產技術水平又相對落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受到了很大限制。改革開放后,隨著大量外資、合資企業的出現以及國內企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汽車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情況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據統計,“九?五”期間,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至2000年時,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擁有量已達3500臺左右,主要包括點焊、弧焊、噴漆、注塑、裝配、搬運、沖壓等各類機器人;至2005年擁有量達到7000臺。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境長,特別是汽車業的高速發展,我國每年新增的工業機器人臺數以及總擁有量都在快速增長。廣泛采用工業機器人,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產品質量,而且對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勞動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產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內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情況

      工業機器人發展長期以來受限于成本較高與國內勞動力價格低廉的狀況,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近幾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更是保持在9%左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勞動力供應格局已經逐步從“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由供遠大于求轉向供求平衡。作為制造業主力的農民工也從早期的僅解決溫飽問題到現在對薪資和工作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情況使得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所采用的增加工人數量、延長工人勞動時間的方法變得成本高昂,同時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政策的阻礙。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都認識到必須采取從改善機器設備入手,提高技術和資金的密集度來減少用工量以應對這種改變。總之,勞動力過剩程度降低、單個工人成本上升、對產品質量更高的要求、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的重視等變化改善了機器人的使用環境,工業機器人及技術在中國已逐步得到了政府和企業的重視。隨著機器人知識的廣泛普及,人們對于各種機器人的了解與認識逐步深化,利用機器人技術提升我國工業發展水平、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p#分頁標題#e#  國內工業機器人的銷售情況

      國家863機器人技術主題自成立以來一直重視機器人技術在產業中的推廣和應用,長期以來推進機器人技術以提升傳統產業,利用機器人技術發展高新產業。目前,政府正在使用各種辦法加大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市場中占據的份額,并提供優惠措施鼓勵更多企業使用機器人及技術以提升技術水平。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中采用了工業機器人,各種機器人生產廠家的銷售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根據我國海關統計,最近4年來許多企業在華的銷售量甚至是前面十幾年銷售量的幾倍,年平均增長率超過40%。200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海關進出口數量不過是3774臺,國內生產數量約700臺左右。2004年市場規模已經增長到萬臺左右,數量和金額相對于2001年都增長了兩倍。2004年國產工業機器人數量突破了1400臺,產值突破8億元人民幣。進口機器人數量超過9000臺,其中多功能機器人約1700臺,簡易機器人7500臺,進口額約25億美元。德國CLOOS公司在華焊接機器人銷售量2000年以前為47臺,2000年以后已經突破121臺,銷售量翻了近3倍。可以預見,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不久后將會作為一種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產業而存在。

      我國機器人技術主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根據2l世紀初我國國民經濟對先進制造及自動化技術的需求,瞄準國際前沿高技術發展方向創新性地研究和開發工業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基礎技術、產品技術和系統技術。未來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重點有:第一,危險、惡劣環境作業機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壓帶電清掃、星球檢測、油汽管道等機器人;第二,醫用機器人:主要有腦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遙控操作輔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機器人:主要有移動機器人,網絡遙控操作機器人等。其發展趨勢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  

    國外機器人領域發展近幾年的趨勢

         1.工業機器人性能不斷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維修),而單機價格不斷下降,平均單機價格從91年的10.3萬美元降至97年的6.5萬美元。

         2.機械結構向模塊化、可重構化發展。例如關節模塊中的伺服電機、減速機、檢測系統三位一體化;由關節模塊、連桿模塊用重組方式構造機器人整機;國外已有模塊化裝配機器人產品問市。

         3.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向基于PC機的開放型控制器方向發展,便于標準化、網絡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見小巧,且采用模塊化結構;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維修性。

         4.機器人中的傳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傳統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傳感器外,裝配、焊接機器人還應用了視覺、力覺等傳感器,而遙控機器人則采用視覺、聲覺、力覺、觸覺等多傳感器的融合技術來進行環境建模及決策控制;多傳感器融合配置技術在產品化系統中已有成熟應用。

         5.虛擬現實技術在機器人中的作用已從仿真、預演發展到用于過程控制,如使遙控機器人操作者產生置身于遠端作業環境中的感覺來操縱機器人。

    #p#分頁標題#e#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從80年代“七五”科技攻關開始起步,在國家的支持下,通過“七五”、“八五”科技攻關,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機器人操作機的設計制造技術、控制系統硬件和軟件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生產了部分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開發出噴漆、弧焊、點焊、裝配、搬運等機器人;其中有130多臺套噴漆機器人在二十余家企業的近30條自動噴漆生產線(站)上獲得規模應用,弧焊機器人已應用在汽車制造廠的焊裝線上。但總的來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水平和國外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如:可靠性低于國外產品;機器人應用工程起步較晚,應用領域窄,生產線系統技術與國外比有差距;在應用規模上,我國已安裝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約200臺,約占全球已安裝臺數的萬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沒有形成機器人產業,當前我國的機器人生產都是應用戶的要求,“一客戶,一次重新設計”,品種規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貨周期長、成本也不低,而且質量、可靠性不穩定。因此迫切需要解決產業化前期的關鍵技術,對產品進行全面規劃,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設計,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

         機器人技術是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化的進程在我國剛剛起步,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難和不足,因此更需要多方面的關心和支持。

        國家政策支持,是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前提。根據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應組織力量進行充分地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推廣、應用機器人和促進機器人研究開發的傾斜政策。如在稅收、投資和貸款方面對機器人產業實行扶持政策。日本政府通過制定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企業應用機器人,為日本機器人在國內開拓市場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另外,對機器人用戶,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以鼓勵購買.為了避免危險惡劣的工作環境導致的工傷事故和職業病,保護工人的身心安全,對一些特殊工種,如噴涂,鑄造等通過勞動法強制采用工業機器人來代替.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數量。

         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化必須由市場來拉動。機器人作為高技術,它的發展與社會的生產、經濟狀況密切相關。機器人的研制、開發只有從技術上實現可能性大為原則選擇機器人優先應用的領域,并以此為突破口,向其他領域滲透、擴散至為重要。

         機器人知識的普及程度對機器人產業化的進程也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試想如果我們的最終機器人用戶對機器人都感到神秘莫測.并心存放而遠之的態度,談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因此國家和有關企業都應把機器人知識的科普宣傳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我國機器的應用人要順利走上市場,實現產業化,還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