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能激光裝置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作為毀傷武器使用的水平。據國外專家評估,這種武器能大幅度提高武裝力量的使用效能并改變作戰行動特點。能執行防空、反導、反衛星、光電對抗、對敵有生力量進行非致命攻擊等任務的各種部署方式的激光武器研制計劃是發展重點。汽車、裝甲車輛、水面戰艦、飛機、無人機和衛星都是這種未來武器的運載工具。
在該領域的科學研究和試驗設計工作方向是研制高能激光器,包括基于新型工作媒質和抽運源的激光器,以及目標探測、識別和跟蹤系統,光學形成系統和激光束制導系統,自適應反射鏡,冷卻裝置,用于修正輸出輻射波鋒的多功能光學鍍膜。為了提高在研武器的效能,正在研究使用不同材料的激光輻射的作用過程,大氣層對其參數的影響和畸變補償方法。為激光器研制具有較高單位功率的小型電源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美國在激光武器研發領域的工作最為積極。美國有最發達的科學研究設施,能進行激光武器研發方面的所有科學研究和試驗設計工作。德國、法國、中國和以色列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國外激光武器研發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美國在該領域最大的項目是1996-2009年研發的用于攔截主動段彈道導彈的機載反導激光武器系統。其基礎是模塊化化學激光器,設計輸出輻射功率為數兆瓦,部署在波音747-400F飛機上。在系統研發過程中,專家們遇到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因而未能完成對作戰型機載反導激光武器系統研發初期的主要要求。包括,激光器輻射功率水平不能摧毀距離數百公里的各種類型的彈道導彈。因此,美國放棄了原來的第二套系統和后續系統的采購計劃。
在比原來預計的晚了4年之后,美國于2010年2月進行了演示型系統攔截液體彈道導彈靶的第一次飛行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充分演練了系統運行的戰斗算法:自主跟蹤目標,補償大氣擾動,引導和保持激光束,直到摧毀目標。2010年演示了在主動段摧毀固體研究導彈。
在可預見的將來,計劃再進行幾次演示型機載系統的飛行試驗,包括對近程導彈靶射擊,以及為演練在復雜使用條件下的運行而進行地面試驗。所研發的樣機被作為飛行試驗室使用,能用于進一步研發更先進的戰略激光武器樣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