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控制系統

    PLC 數字量輸入模塊電路的形式 (一)

    星之球激光 來源:工控網2012-03-31 我要評論(0 )   

    1 引言 PLC 控制系統的設計中,雖然接線工作占的比重較小,大部分工作還是PLC 的編程設計工作,但它是編程設計的基礎,只要接線正確后,才能順利地進行編程設計工作。而...

    1 引言

      PLC 控制系統的設計中,雖然接線工作占的比重較小,大部分工作還是PLC 的編程設計工作,但它是編程設計的基礎,只要接線正確后,才能順利地進行編程設計工作。而保證接線工作的正確性,就必須對PLC 內部的輸入輸出電路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

      我們知道,PLC 數字輸入模塊為了防止外界線路產生的干擾(如尖峰電壓,干擾噪聲等)引起PLC 的非正常工作甚至是元器件的損壞,一般在PLC 的輸入側都采用光耦,來切斷PLC 內部線路和外部線路電氣上的聯系,保證PLC 的正常工作。并且在輸入線路中都設有RC 濾波電路,以防止由于輸入點抖動或外部干擾脈沖引起的錯誤信號。

    2 輸入電路的形式

      2.1 分類

      PLC 的輸入電路,按外接電源的類型分,可以分為直流輸入電路和交流輸入電路;按PLC 輸入模塊公共端(COM 端)電流的流向分,可分為源輸入電路和漏輸入電路;按光耦發光二極管公共端的連接方式可分為共陽極和共陰極輸入電路。如下圖1所示:

      

      圖1 PLC輸入電路的分類

      2.2 按外接電源的類型分類

      2.2.1 直流輸入電路

      圖2 為直流輸入電路的一種形式(只畫出一路輸入電路)。當圖1 中外部線路的開關閉合時,PLC 內部光耦的發光二極管點亮,光敏三極管飽和導通,該導通信號再傳送給處理器,從而CPU 認為該路有信號輸入;外界開關斷開時,光耦中的發光二極管熄滅,光敏三極管截止,CPU 認為該路沒有信號。

      

      圖2 直流輸入電路

    2.2.2 交流輸入電路

      交流輸入電路如圖3 所示,可以看出,與直流輸入電路的區別主

      要就是增加了一個整流的環節。

      交流輸入的輸入電壓一般為AC120V 或230V。交流電經過電阻R的限流和電容C的隔離(去除電源中的直流成分),再經過橋式整流為直流電,其后工作原理和直流輸入電路一樣,不再綴述。

      

      圖3 交流輸入電路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于交流輸入電路中增加了限流、隔離和整流三個環節,因此,輸入信號的延遲時間要比直流輸入電路的要長,這是其不足之處。但由于其輸入端是高電壓,因此輸入信號的可靠性要比直流輸入電路要高。一般,交流輸入方式用于有油霧、粉塵等惡劣環境中,對響應性要求不高的場合,而直流輸入方式用于環境較好,電磁干擾不嚴懲,對響應性要求高的場合。

      2.3 按流入公共端電流的流向分類

      2.3.1 漏型輸入電路

      漏型輸入電路如圖4所示,此時,電流從PLC 公共端(COM端或M端)流進,而從輸入端流出,即PLC 公共端接外接DC電源的正極。

      

      圖4 漏型輸入電路

      此圖只是畫出了一路的情形,如果輸入有多路,所有輸入的二極管陽極相連,就構成了共陽極電路。如圖5所示。

      

      圖5 共陽極電路 

    三菱A系列PLC的AX40/41/42/50/60及Q系列的QX40/41/42等輸入模塊均屬于漏型輸入模塊。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