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光纖光纜

    光通信行業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一)

    星之球激光 來源:東方財富網2012-08-31 我要評論(0 )   

    我國目前的光通信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產業規模和產品種類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有光傳輸設備、光接入設備、光配套設備、光纖光纜、光器件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近年來...

         國內光通信企業已經逐漸發展壯大,如華為、中興等企業的光傳輸產品,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重要份額;烽火的光接入產品和光纖也逐漸在世界各國中取得突破。在這次全球的光網絡建設中,我國的光通信企業已經有能力和外國同行進行競爭。下面我們將就光傳輸及接入設備、光配套設備、光纖光纜制造及光器件這幾個方面詳細分析我國光通信產業的發展機遇和投資機會:


      我國光通信公司迎來行業歷史性發展機遇
      我國目前的光通信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產業規模和產品種類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有光傳輸設備、光接入設備、光配套設備、光纖光纜、光器件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近年來光通信整體產業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30%-40%。很多企業已經成為國際知名企業,在世界光通信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
      華為和中興目前已經是全球范圍內的領先通信廠商,其產品基本覆蓋所有通信領域。其產品不僅在技術上已為世界前列,而且市場份額和知名度也具有較大影響。在光傳輸和接入設備方面,兩家廠商都有較全面的產品體系。


      光接入設備:華為主攻的GPON產品以及中興優勢的EPON產品都已經在國際運營商的傳輸網絡中得到了大量應用。
      烽火通信作為郵科院下屬的光通信公司,在光通信領域的研究也一直屬于國內領先地位。在xPON和ODN產品上具有研發優勢。
      光配套設備主要有戶外機柜、ODN、光纜分纖箱、光纖適配器等。全球FTTx大規模的建設中,作為聯系接入網到用戶的重要環節,在光網絡建設市場中占有一定比例。目前新海宜、日海通訊等公司均具有一定的產能優勢,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近幾年內將有較大的發展機會。


      國內光纖光纜企業數目眾多,且都具有了一定規模的光纖光纜生產能力,尤其以長飛、富通、亨通光電、中天科技和烽火通信等廠家產能較大,并已經具備可以生產單模,多模,光纖復合低壓電纜(OPLC)等各種光纖光纜產品。過去各企業主要依靠進口光纖預制棒(主要從美國和日本進口)拉絲來生產光纖。隨著各企業的生產技術進步,目前已有部分廠家如長飛、亨通光電和中天科技掌握了制造光纖預制棒的技術,并逐漸擴大生產。可以預見,在國內的廠商已經掌握光纖生產的整套技術,打通光纖生產產業鏈的情況下,未來的發展將不受制于國外企業。除了國內大規模的光纖網絡建設外,國外的光網絡市場將成為國內光纖光纜生產企業的下一個目標。我國光纖產品在技術上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情況下,未來各生產廠家將憑借低成本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光迅科技在光器件方面具有較強的研發優勢,作為國內最早進行光器件研究的公司,其技術實力位居全國領先地位。2010年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在全球市場上占3%左右。公司主要優勢產品光纖放大器和波分復用器營收占全球份額均超過10%,未來具有廣闊的前景。


      光傳輸設備市場逐漸啟動
      全光網絡是未來寬帶通信網絡的發展方向
      在光網絡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主干網和城域網的交換控制。它將龐大的數據流通過大帶寬、高速的主干網絡傳遞到各地,實現用戶對網絡的訪問和信息交換。在主干網絡傳輸之后,光信號經過接入網通過光接入設備最終傳輸到用戶的終端。
      在光網絡建設中,用戶端最終能接收到的網絡最大傳輸信號速率,是由處于核心地位的光傳輸設備以及光接入設備的性能所決定。所以未來全球光網絡的網絡速度實現和應用規模,主要取決于光傳輸和光接入設備。


      根據DellOro的預測,2016年光傳輸設備市場將達到190億美元,未來5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0%。
      目前我國的華為、中興和烽火都在光傳輸和光接入設備上具有較強的實力。形成了從SDH、DWDM到xPON等一系列較為完備的產品系列,已經基本滿足了光通信市場上的各種傳輸和接入要求的產品供應。并且以華為和中興為代表,中國光通信企業在世界傳輸和接入市場上的份額逐步擴大,已經成為世界上的主流設備供應商。


      光傳輸網中,DWDM產品最為看好
      目前DWDM(密集波分復用)產品逐漸成為國際光通信市場的發展的趨勢,而隨著高速寬帶通信網對傳輸速度的要求一再提高,主干網的速率也逐漸提高。傳統的網絡傳遞的是GE信號(1.25Gbit/s),目前國際上主流的主干網速率為10G,繼40G設備后,100G隨技術成熟度的不斷提高,及對10G設備的良好兼容,成為市場發展趨勢。根據DellOro的統計,2011年全球DWDM市場達到73億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超過19%。2012年1季度,40Gbps設備中,華為出貨量最高,其次是Ciena公司,阿爾卡特朗訊和NEC,40Gbps出貨量占到WDM整體出貨量的30%。


      光傳輸設備市場將逐漸啟動
      光承載網是通信及計算機網絡的核心,未來隨有線、無線網絡的發展,其急遽增加流量壓力都將會承載到骨干網上,成為網絡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以作為其主要設備,光傳輸設備在未來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移動2012年資本開支中,將傳輸網投資占比由2011年的18%提高至26%,總額約為343億元,相比2011年的231億元,增長48.48%。我們認為電信運營商在完成有線、無線網絡終端部分的建設后,隨用戶增長,信號流量增大,將會逐漸加大對光承載網的投資,對光傳輸設備的需求和投資將逐年提高。


      除電信運營商外,企業為其自身系統及服務的發展,也開始考慮建設自己獨有的骨干網絡。國外Google建網之后,國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如騰訊等,也與設備商商討購買傳輸設備。另外,電力,教育等行業也著手升級自己的承載網。未來除基礎電信網絡市場外,企業網將成為傳輸設備又一重要且潛力巨大的市場。
      目前100G設備技術水平日趨成熟,在國外已有少量應用。我們預計100G傳輸設備在2012年的教育、企業將開始逐漸招標,2013年運營商集采逐漸開始,光傳輸設備市場逐漸進入高景氣階段。


      光接入設備市場持續高增長
      EPON/GPON各有千秋
      在接入網系統中,PON是光網絡中應用最廣市場最大的器件。PON即無源光纖網絡(PassiveOpticalNetwork),在線路中不需要帶有電源和電子器件的有源裝置,而僅由光器件即可完成光傳輸中的分波等處理,從而可以完成將城域網的復用光信號與用戶的單波光信號連接在一起,使用戶直接連接到光網絡中。目前,PON的產品主要有APON、BPON、EPON、GPON和作為EPON升級版的10GEPON(與EPON功能類似,但其帶寬要比EPON高的多,在未來單用戶需要更多帶寬時,10GEPON的優勢較大)。作為以無源光器件為主體的xPON系統,不僅實現光纖到戶,使用戶能直接通過光網絡實現寬帶接入的功能。并且由其自身不需要額外電源和電子器件的有源裝置的優勢,可以減少社會能耗,符合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要求,是新一代的綠色信息應用產品。


      在中國電信“寬帶中國。城市光網”計劃中提出:從2011年開始,將以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為基礎構建“百兆進戶、千兆進樓、T級出口”的寬帶網絡能力,以打造高性能光通信網絡。
      目前EPON和GPON是市場上最為廣泛使用的接入設備。中國電信的光網絡中主要使用EPON,但對GPON的采購逐漸增多。EPON可以和現有的以太網兼容,組網方便,成本較低;GPON則具有高帶寬,非對稱上下行數據流速從而方便接入多種混合業務,尤其是對流媒體業務的寬帶網絡具有優勢,但是成本比較高。目前GPON的上行家庭網關普遍高于EPON的,而對于單用戶來說平均每個終端的平均價格GPON比EPON高40元左右。10GEPON則作為EPON的增強版本,帶寬擴展到10G,且保留了EPON可以和現有網絡兼容的優點。這3種接入方式將是未來最主要的光網絡接入方式,尤其是EPON和GPON,將在未來光接入市場中占據主要的份額。


      運營商加大PON產品集采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現網PON規模已超過1億線,其中中國電信超過6000萬,中國聯通3500萬,中國移動雖然目前規模較少,但也在快速跟進。2011年,三大電信運營商都在FTTX建設方面繼續發力,中國電信PON集采1900萬線,加上家庭網關,規模達25億元;中國移動招標PON800萬線,規模達9億元;中國聯通招標PON設備達2500萬線,規模達25億元左右,是FTTH建設啟動以來,招標規模最大的一次。匯總來看,2011年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PON的集采招標量已經達到5200萬線、60億元,再加上省公司的自建,2011年市場光纖接入網設備需求在90億元~100億元,接近2010年的一倍。
      2012年中國電信PON集采規模達到2100萬線,較2011年的1900萬線增長10.53%。預計在之后的聯通和移動PON集采中,總規模也將比2011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光接入設備市場將維持景氣
      光接入設備需求與光纖入戶覆蓋數成正比,我們認為,這個預測相對低估中國市場按我們預計,2011-2015年,國內光纖接入覆蓋家庭將由4500萬戶發展到2.4億戶,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1.97%。考慮到未來招標GPON的比例將逐漸提升,以及設備價格每年的下降,光接入設備市場未來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應在35%以上,將維持景氣。


      FTTx大規模部署,配套設備需求旺盛
      在光網絡建設的中,FTTx是最主要的實現方式。其中在最為廣泛應用的FTTB/FTTH中,FTTH是最終解決光網絡“最后1公里”問題的方案而受到各國電信運營商的支持。在FTTH方式光網絡中,用戶直接通過光纖經過無源光器件經合波/分波器同小區的中心機房連接,再由中心機房將整個小區所有用戶的信號接入城域網,從而使用戶實現與光網絡的直接接入。FTTH具有帶寬較寬、全光傳輸信號損耗小、從局端到用戶為無源網絡不需要多余的供電設備、此外作為全光傳輸方式,便于以后的網絡擴容和升級。


      在連接OLT和ONU的中間,ODN(光分配網絡)作為光傳輸物理通道,是FTTx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幾年內,伴隨著FTTx的大規模鋪建,相關的光通信產品市場也被隨之帶動,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ODN是一個總稱,通常包括光連接器,光纖光纜,光分路器,分光器及相關的連接配套設備。其市場需求和FTTB/H的新增用戶數緊密相關。


      ODN產品市場規模由光纖入戶覆蓋建設相關,2011年光纖入戶覆蓋用戶數為4500萬,工信部已將發展光纖寬帶網絡定為2012年工作重點之一,目標實現新增3500萬覆蓋用戶。而按照通信業“十二五”計劃,到2015年覆蓋用戶數要達到2億。預計在“寬帶中國”戰略的指導下,2020年將實現城鎮居民全覆蓋,并將逐漸以FTTH為主要方式,農村地區全部行政村覆蓋。我們預計新增光配線覆蓋用戶數將在2016年左右達到高峰,但之后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15年國內光配線設備總體市場將達到160億元。


      未來隨著國內光配件制造商產能的擴展和海外市場的需求,預計市場空間將更為巨大。


      光纖光纜制造業產業鏈逐步完善,市場規模擴大
      我國光纖光纜制造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具有較大生產規模,基本掌握光纖光纜生產全套技術,初具完整生產鏈的產業體系。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有望借助成本優勢,開始向海外進行市場擴展。


      國內企業已成較大生產規模,產能占據世界半壁江山
      隨著近些年光纖市場的繁榮,我國光纖光纜生產廠家的生產規模快速增長,截止2010年,國內企業光纖產能已達約1億芯公里,當年全球光纖需求約1.8億芯公里,從產能上看,已經達到全球光纖需求的一半。在國內,現在大約有200余家的光纖光纜制造公司,最大的5家:烽火、長飛、亨通、富通、中天生產能力占國內總產能的70%以上,并且其生產規模仍在持續大幅增長。
      隨著世界光網絡建設的逐步開展,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內光纖光纜的需求仍將保持穩步提高。而國內光纖光纜制造企業的產量將根據需求的增長而進一步擴大。


      不考慮由于地區因素造成的各地產品銷售價格的差別,近幾年來國內光纖光纜生產廠家的生產銷售規模增長遠快于國外廠家,主要年增長率均為兩位數的增幅。而國際老牌的國外光纖光纜廠家增長緩慢,例如排名第一的美國康寧公司,近兩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甚至為負增長。在目前全球各國經濟面臨壓力,但光網絡更新規模巨大的情況下,電信運營商等實際光網絡建設方將會對光纖光纜產品的性價比有較高的要求。由于國內廠商的生產逐漸形成規模效應,產量保持強勁增長,且價格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全球未來的光纖光纜市場將逐漸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可以預見,全球光纖光纜行業也將逐漸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


      國內企業積極進行光纖預制棒研究和生產,逐步打造完整產業鏈
      雖然我國光纖光纜產量巨大,但是長期以來產業鏈高端的光纖預制棒生產技術一直為國外廠商所壟斷,國內企業生產規模和利潤水平受到制約。光纖預制棒是生產光纖的重要原料,國內的企業只要通過進口國外公司的光纖預制棒進行拉絲來生產光纖。在整個產業鏈中,光纖預制棒、光纖和光纜的利潤比例大約為7:2:1。利潤的主要部分在光纖預制棒。從海關的統計來看,我國2010年進口的光纖預制棒約2000噸,即國內光纖預制棒的70%以上來自進口,主要來源為美國的康寧和日本的信越、住友和藤倉等公司,大量利潤被國外同行業公司所賺取。


      隨著光纖市場的競爭加劇和光纖價格的逐漸下降,國內生產企業也開始著力進行光纖預制棒的研究。目前已有長飛、烽火、亨通、中天等廠家具備生產光纖預制棒的能力,并已經開始迅速擴大產能。至此,光纜、光纖拉絲和光纖預制棒這三大生產環節已經被國內企業逐一攻克。完整產業鏈已經開始逐步形成。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