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激光晶體

    澳德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納米尺度光子晶體

    激光制造商情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2013-09-20 我要評論(0 )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和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弗里德里希·亞歷山大大學(FAU)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模仿蝴蝶翅膀的微觀結構,開發出一種小于人類頭發絲寬度的納米...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和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弗里德里希·亞歷山大大學(FAU)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模仿蝴蝶翅膀的微觀結構,開發出一種小于人類頭發絲寬度的納米級光子晶體設備,能同時適用于線性和圓形偏振光,使光通信更迅捷更安全。

         該光子晶體可以同時分割左、右圓形偏振光,其設計靈感來自于卡灰蝶,也稱為黃星綠小灰蝶。它的翅膀里具有三維納米結構,賦予其充滿活力的綠色。其他昆蟲也有可提供色彩的納米結構,但卡灰蝶卻有著一個重要的不同。斯威本大學的馬克·特納博士說:“這種蝴蝶的翅膀包含一個互連的納米級螺旋彈簧巨大陣列,形成了獨特的光學材料。我們用這個概念來開發光子晶體裝置。”

         光子晶體相當于微型偏振分光鏡。偏振分光鏡用于現代技術,如電信、顯微鏡和多媒體。但天然晶體只適用于線性偏振光,不能用于圓形偏振光。研究人員利用三維激光納米技術,使得該光子晶體具有了天然光子晶體沒有的特性,從而能適用于圓偏振光。這種微型設備包含了超過75萬個微小的聚合物納米棒。

         斯威本大學微光電中心主任顧敏(音譯)教授說:“我們相信已經創建了第一個納米尺度的光子晶體手性分光鏡。它有可能成為開發集成光子電路的一種有用的電子元件,在光通信、影像學、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和傳感中發揮重要作用。該技術為轉向納米光子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我們朝著開發可以克服超高速光網絡帶寬瓶頸的光學芯片更近了一步。”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