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產業園區是建立在一塊固定地域上的由新材料企業和服務企業形成的企業社區。在該社區內,各成員單位通過共同管理環境事宜和經濟事宜來獲取更大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和地域方面,我國分成六大區域,各區域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及空間分布各有優勢、各具特色,呈現明顯的區域特征。
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園區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我國經過持續的科技攻關,在新材料的某些領域已經達到與國際同步的水平。如在激光晶體、光學晶體材料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約有10%左右的領域國際領先,60%-70%處于追趕狀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2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約為1萬億元左右。
我國東部地區借助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新材料產業發展較快,而中西部內陸地區的發展落后于東南沿海地區。西部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是勞動力富集區,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新材料產業園發展概況
我國新材料產業領域的基地建設始于1996年。在新材料領域的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方面,科技部共批準區域性新材料產業基地40家左右,各產業園根據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新材料產業。如:湖南新材料基地聚集了全省絕大多數新材料產業,形成了具有資源、技術和產業聚集優勢的先進電池材料、先進硬質材料、復合材料三大產業鏈;鄂爾多斯依據豐富的煤炭資源,重點發展8大新材料產業領域:絨紡材料、能源材料、化工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醫藥材料、納米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功能復合材料。
新材料產業園區域特征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在我國各地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新材料產業園區逐漸形成明顯的區域特征。東部地區新材料產業園主要依靠市場、技術與人才等要素,其中華東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研發實力領先,東北地區以重工業引領需求,而中西部地區主要依托礦產資源和人力成本優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