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寬帶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們對網絡需求的上升使得我們對光纖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大的容量、更快的速度以及更為寬闊的配置適應性。作為現代通訊網絡的重要基礎,光纖提供的數據容量和傳導速率使最新的通訊裝置和服務項目成為可能。而國內線纜市場對光纖的需求量也是越來越高。但基于目前國內光纖市場的規范問題,光纖產業并沒有一帆風順,缺乏核心技術、產能過剩、產品單一等等,一直制約其前進的腳步。
低損耗光纖契機無限
據了解,與傳統光纖相比,低損耗光纖傳遞質量更高,傳遞距離更遠。在100G等超高速寬帶網絡的部署過程中,國內運營商對于光纖的部署開始邁入新的時代,低損耗、超低損耗光纖已經迎來規模部署期。
100G的規模部署使得電信運營商對于提升寬帶傳輸能力,確保用戶接入帶寬方面更為看重,而降低傳輸損耗也是各家運營商重點關注的內容。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表示,通過部署低損耗光纖可以有效降低傳輸衰減,同時能夠幫助運營商節省大量成本,應大力推廣低損耗、超低損耗光纖的應用。據了解,目前國內線纜廠商已經在低損耗光纖領域取得突破,所提供的產品已經能夠符合國內運營商的現網部署需求。
另外,在2014海峽兩岸光通信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光纖傳送網與寬帶信息網權威專家鄔賀銓表示,我國光纖網大規模建設始于上世紀80年代,預計2015年后干線網絡一半光纖即將到期,需要部署新的光纖網絡,低損耗光纖將成為首選。鄔賀銓說,以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加快了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全球新產生的數據年增40%,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就可翻番。新建光纖需要適應新需求,低損耗光纖將成為首選。
以上幾點都為低損耗光纖提供了無限契機。然而,在契機背后,卻也存在著諸多困局。
我國低損耗光纖面臨的技術困局
在低損耗光纖領域,國內運營商目前仍無法實現超低損耗光纖領域的突破,僅有康寧一家公司實現了超低損耗光纖的現網應用,然而從運營商的實際訴求來看,超低損耗光纖在網絡部署成本的控制方面具有更加明顯的理論優勢,這對于國內運營商極具吸引力。然而國內產業鏈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缺失,也使得超低損耗光纖的現網部署仍將繼續延后。
多年來,國內光纖光纜產業一直在追趕日韓等國的技術能力,尤其是在上游核心技術領域,這是國內線纜廠商一直以來的痛處,近年來差距有所縮小,但是也仍需意識到兩者之間的距離。國內的通信網絡產品大多數還是缺乏核心技術的支持,產業鏈不夠健全。很多制造光纖的核心材料還需要進口:比如:光纖預制棒、光纖涂料等。因此,國內線纜產業需要集中突破,盡快構建國內自主的光通信產業鏈,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根本性突破。
小結:
2014年,在光纖產能過剩的趨勢下,光纖光纜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不過同時相關的技術和產品創新也將涌現,包括低損耗光纖、耐彎曲光纖、微型光纜在內的系列產品都將為4G以及FTTH的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而低損耗光纖在契機無限的前提下,技術困局仍然有待突破,這樣才能進一步助推國內光纖光纜產業的較快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