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
東莞首個民營“無人工廠”開建 可節約9成人工
星之球激光 來源:羊城晚報2015-05-05
我要評論(0 )
近期,廣東東莞第一家民營無人工廠開始投入建設,這標志著當地機器換人戰略進入新階段。記者了解到,當前東莞的用工缺口已達
近期,廣東東莞第一家民營“無人工廠”開始投入建設,這標志著當地“機器換人”戰略進入新階段。記者了解到,當前東莞的用工缺口已達到10萬人以上,“無人工廠”的開建或將緩解用工荒的現象,同時還將對我國機器人產業產生積極影響。
壓縮人工可達90%
東莞松山湖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手機系列連接器、屏蔽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的高新技術企業。
近期,記者在其開建的首個“無人工廠”分公司項目現場看到,一個個機械手正在安裝調試之中。據了解,該公司正在推進的“無人工廠”建造體系首期計劃投入1000個無人機械手,前期已有100個機械手率先“上崗”。
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任項生介紹,以前人工操作數控機床的產品加工,經常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也比較差。
“在整個東莞‘機器換人’戰略大力實施的背景下,我們下決心成立智能無人工廠,通過硬件機械手來取代人工,再建立一個高度智能化的軟件控制系統,進行網絡遠程操控,將大幅度提高工廠的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任項生說。
“‘無人工廠’并不是說完全沒有人,但會大規模壓縮人工數量,甚至可達到壓縮90%的水平。”該公司董事長陳奇星說,在“智能工廠”建成后,仍需要一些軟件系統、中后臺管理人員,預計不超過200人;若按目前的手工操作生產水平來計算,則需要工作人員超過2000人。
事實上,自2014年珠三角東莞、佛山等地市相繼發布“機器換人”戰略規劃以來,在專項資金的補貼激勵下,這些地區實體制造業企業向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轉型的氛圍日漸濃厚。
以東莞為例,市政府設立了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從2014年起每年出資2億元,連續3年共6億元支持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最高補貼比例可達設備總額的15%。
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至今東莞推動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機器換人”應用項目達到505個,投資金額達42億元,可減少企業用工3萬余人,企業投資成本有望在兩年內收回。
東莞用工缺口達10萬人
事實上,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決定了東莞等地“機器換人”戰略實施的必要性。
隨著珠三角人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企業普遍感到存續壓力大,東莞臺資企業協會會長翟所領認為,盡管初期工業機器人等基礎設施投入較大,但成長性較強的企業有望在幾年內收回成本,“比起人力成本每年增長20%以上的不確定性,還是要劃算。”
與此同時,“機器換人”引發了是否會增加工廠裁員、員工失業的疑慮。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以東莞為例,“用工荒”“招工難”等現象十分普遍,顯示出當前勞動力不足而非勞動力過剩的現實情況。
在東莞厚街鎮,記者看到企業的招聘廣告隨處可見,企業普遍反映今年“招人比往年要難”。
厚街鎮委書記萬卓培告訴記者,目前厚街鎮的用工缺口就達到1.4萬人;而根據廣東省人社廳的數據,目前東莞市的用工缺口則高達10萬人以上。以此來看,東莞實施機器換人戰略至今替代的3萬余人仍遠遠無法彌補用工的缺口。
“在機器換人戰略實施過程中,我們非但不會裁員,反而會隨著工廠規模的擴大,增加雇傭就業人數。”任項生告訴記者。
刺激國產機器人產業發展
“‘機器換人’我要舉雙手贊同。”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石金博表示,“對于一些企業來說,動輒上億元的機器設備投入讓企業‘壓力山大’,政府‘機器換人’的補貼資金具有政策引導的積極作用,同時15%的最高補貼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焦慮,減輕了負擔。”
在市場需求大幅增加的同時,業內人士預判,國產機器人產業也將迎來迅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市場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瑞士ABB、德國Kuka、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及發那科(Fanuc)等海外企業占據超過70%市場份額。
“隨著一些地區勞動力短缺現象日益嚴重,機器人的需求將逐漸增加,這也將倒逼機器人科研技術實現更多突破、更多國產化。”深圳眾為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悅偉說。
2015年3月,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下稱《計劃》),這標志著廣東已迎來全面推進“機器換人”戰略階段。
《計劃》稱,至2017年末,力爭廣東省三年累計引導2萬家、超過5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累計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9430億元。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建成2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
“隨著機器換人的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將迅速發展,‘中國智造’的時代即將來臨。”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胡聞認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