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
德國工業4.0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機器人威脅59%工作崗位
星之球激光 來源:環球科技2015-05-25
我要評論(0 )
自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以來,德國工業4.0計劃備受世界矚目。在工業4.0的工業數字化理念引領下,德國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及
自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以來,德國工業4.0計劃備受世界矚目。在工業4.0的工業數字化理念引領下,德國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及智能機器的使用率,已對就業領域產生巨大影響。最新的調查統計顯示,機器人已威脅到德國59%的工作崗位,這引起德國就業者的高度關注。
據德國媒體報道,該調查源于2013年劍橋大學發起的“未來的雇傭關系,就業將如何受電子化影響”研究項目。調查結果顯示,德國現有的3000萬個工作崗位中至少有1800萬個都可以被智能機器以及軟件所取代。調查發現,不同工作崗位的失業風險程度取決于專業化分工、職位等級和工作性質。最基層的操作工種有86%的工作崗位可以被機器替代,輔助勞動力則是受機器人威脅第二大的工種。從絕對數量上來看,坐辦公室及從事文秘工作者最為危險:有約190萬個工作崗位將受到智能化辦公等技術的威脅。其他受影響嚴重的工作崗位有倉儲、郵政以及快遞行業(150萬),零售業(120萬)以及保潔人員(120萬)。
統計結果與德國工業4.0積極布局智能工廠、推進智能生產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機器人能夠大幅度節約工資成本;智能化生產能夠輕松完成單調且危險程度高的工作。調查同時揭示一個道理: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將來被機器人取代的風險也就越小,反之亦然。比如,在一項手術中所用的器具和具體執行將來都有可能被自動化程序所取代,但永遠需要一名專業的醫生與病人溝通并操作按鈕。這也告訴人們,需要與人溝通的職位是永遠不會被取代的。
從理論上講,德國59%的就業人口都有失業可能。但負責調查的Ing-Diba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爾斯滕稱,“全面實行自動化這一趨勢既有可能成為現實,也有可能只是鏡花水月般的幻象”。至少對于擁有高專業化素養以及科研頭腦的從業人員來說,他們的工作穩如磐石。在德國24萬余名醫生中,只有約1%(3100人)的工作是可以由機器來完成的。同樣不可替代的還有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這些科學家們的日常工作基本不可能由電腦來代替完成。調查顯示,在46000名科學家當中只有約2800人的工作可以由電腦完成。
研究者發現,實際上自動化的投入以及電子科技的運用不一定只是威脅人們的就業,也可能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在電子科技以及信息產業,隨著產業水平的提高,將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