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只是模仿別人,我們需要自主研發自動化設備。”從傳統家電制造向重型裝備制造轉型,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道出初衷。自主掌握核心技術,不獨一家企業,也是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提升整體競爭力的內在需求。
在工業化進程中,“中國制造”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困難。作為傳統制造業大省,廣東如何重塑制造業發展新優勢?
創新驅動是根本路徑。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成為廣東破局重中之重。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是廣東制造業突圍的最大亮點。通過先進技術內聯外引、共建技術創新平臺、本土企業自主研發等多種模式,珠西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力正在逐步提升,助力“廣東制造”向“廣東智造”邁進。

格力自動化生產車間
技術內聯外引輻射本土產業
今年8月底前,珠海高新區機器人科技園將動工建設,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將在此打造華南地區最大的機器人研發生產中心。
除了重點推進ABB等龍頭企業開展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應用集成外,園區還將開展智能制造,特別是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領域的國內外龍頭企業的招商工作,并建設公共技術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全面的公共服務。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進駐企業將達100家,產業園將成為全省國際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集聚區,年產值超過800億元。
未來,一個以機器人集成應用為核心主題的智能裝備制造及應用服務集聚區有望誕生。這是珠海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帶動產業創新力提升的縮影。
重塑廣東制造發展新優勢,創新驅動是破局關鍵,要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通過招商引資吸收國內外先進項目與技術,是最為直接的突破路徑。在珠江西岸,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并圍繞其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集群,從而帶動本地產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已是“新常態”。
中車江門基地已嶄露頭角。該公司副總經理種磊透露,該基地已成為近年中車新建基地里生產規模最大、產品序列最多、制造能力最強、管理體系最全的一個,從新造城際動車組、地鐵、有軌電車等整車,到提供軌道車輛維修服務,一應俱全。
圍繞這一龍頭,江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今年,技術全球領先的制動系統生產商德國克諾爾確定落戶江門,將產銷城軌車輛的制動和暖通空調等系統,使江門本地供應配套比例從一成升為四成。此外,格蘭達、廣東南奧試產投產,廣潤機車、中車軌道等中車配套項目也已經基本完工,軌道交通產業鏈日趨完整。
共建技術平臺實現集成創新
3D打印應用浪潮正在制造業領域全面蔓延。“3D打印應用很廣,但最關鍵是原材料和基礎技術。”中山漢邦激光總經理劉建業說,依托國內領先的皮秒和飛秒激光技術,該公司歷經8年最終研發出國內領先的金屬粉末3D打印機。
漢邦激光選擇與西安交通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通過跟高校非金屬3D打印技術和產品進行互補,目前已收到12臺訂單。“借高校的科研技術,我們正在完善以激光技術為基礎的3D打印全產業鏈,布局建設華南3D打印耗材基地。”劉建業說。
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影響力,創新平臺能夠快速聚集高科技行業發展所需的國家級、專業化人才,為企業攻堅關鍵技術、引進創新型人才提供幫助,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和市場競爭。在珠江西岸,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主體的公共創新平臺正在加快集聚,為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此外,通過同一個創新平臺,高校和科研機構可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企業可以購買服務、合作共建等多種方式實現技術創新,兩者形成良好互動,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創新的成本和風險,也避免科技成果成為“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