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爭搶機器人市場:傳統大企業紛紛進場 花血本追趕

    星之球激光 來源:時代周報2015-08-25 我要評論(0 )   

    熱潮之下,機器人產業園在全國各地涌現,裝備制造企業紛紛轉向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爭相表示要引入“機器換人”。

         8月22日的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一紅一黃兩只獅子,披掛著與佛山民間常見的舞獅無異的鑲金邊布飾,在雄渾的配樂中一板一眼地舞動起來,兩獅子左右對稱,每個動作都分毫不差,一曲終了,獅子縮回原位蹲好。這對獅子是用兩臺價值超過50萬元的ABB機器人本體,再花費數十萬元改造而成的。
      花費超過百萬元制作這對舞獅的,是佛山的利迅達公司。這家機器人企業其實在國內小有名氣,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和生產工業智能化設備的高科技企業。
      利迅達與瑞士ABB機器人公司、意大利Comau機器人公司等都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利迅達出產的成套機器人,能夠自動打磨吉他和高爾夫球桿頭部這樣不規則的精細舶來物,但在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裝洽會”),企業仍然選擇了舞獅這樣在嶺南慶典喜事當中最常見的民俗符號,來表達自己身上的精神氣質。
      機器人是伴隨著近年遭遇迫切轉型需要的制造業而為中國公共輿論關注的,被寄以了替代勞動力、提升制造業乃至工業水平等厚望。與機器人這個名詞本身一并為人所知的是,機器人市場為國際四大巨頭壟斷、國產機器人技術含量不高、使用成本及維護成本雙高等行業現狀。
      熱潮之下,機器人產業園在全國各地涌現,裝備制造企業紛紛轉向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爭相表示要引入“機器換人”。以格力和美的集團為代表的眾多傳統制造企業,為應對人工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均不約而同地投資購買或自行研發智能化設備,以“機器換人”。不同的是,中小企業通常只有能力購買,而大型企業有能力做研發。像格力與美的這樣的區域標桿型企業,通常會在政府的引導下走得更遠:巨額投入以謀取在市場上搶下一塊份額。
      中國制造業升級帶來的巨大機器人市場蛋糕,走在前面的國際機器人巨頭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引進大項目升級技術,“以市郴技術”,“以補貼促機器換人”的首尾雙向補貼政策,都為機器人行業的火熱再度澆下熱油—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公司、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機器人)聞風而至,其他巨頭也相繼加入。在珠西六市一區,無論是從事裝備制造的企業,還是地方官員,幾乎每個人都對“四大家族”耳熟能詳。
      但由于核心技術的缺乏和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今年幾個上市公司的機器人并購計劃出現了“流產”。有業內人士承認,不少機器人企業還處在離開政府補貼就難生存。
      以機器人行業發達的順德為例,2015年上半年有安川電機機器人投資10億元與美的合作開發電機機器人項目、瑞士ABB與利迅達開展技術合作、德國庫卡在中德工業服務區建設工程中心、日本川崎重工與隆深合作設立機器人培訓中心。國際機器人巨頭的進入還帶動了科凱達高壓線機器人等10多個機器人項目落戶。在眾多機器人項目落戶情況下,上半年順德有5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推動機器人應用。
       傳統大企業紛紛進場
      2015年8月4日,美的公布了機器人產業戰略并與日本安川電機合資設立兩家子公司。兩家子公司分別面向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
      其中,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總投資2億元,注冊資本1億元,美的以現金出資占注冊資本的49%,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總投資2億元,注冊資本1億元,美的以現金出資占注冊資本的60.1%。
      同一天,格力向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記者團,開放了自動化生產車間的參觀,高調公開了其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最新進展。董明珠在采訪中頗有信心地表示“機器人技術上并不難”,在采訪即將結束時隨口稱,格力可以在5年內實現裝備制造的世界領先。
      站在巨大的格力生產車間,車間依然轟鳴,時代周報記者眼前只有寥寥數位工人,陪伴著數十臺以相似動作不停循環忙碌的機器人。
      在鈑金噴涂分廠的沖壓自動化線上,一排桔黃色的六軸機器人排列整齊,正靈活揮動“手臂”抓取零部件。
      鈑金車間廠長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這些六軸機器人來自瑞士ABB集團,但這條由機器人及相關設備組成的生產線是由格力自主設計研發。
      “該機器人本體是外購的,但整個集成方案核心內容是我們自己在做。”格力一名負責人表示。
      格力自2011年實施“機器換人”開始,相繼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設備制造部等部門,董明珠向時代周報記者稱,自動化研究生產部門共擁有生產和研究人員約2000人。
      董明珠在采訪中還稱“我們要在5年內實現裝備制造的世界領先水平”,格力市場部部長陳自力則向時代周報記者再次證實了這一點:“董總提出了這個目標,公司內上下知道有一段時間了。”
      目前,格力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20多項設計專利。截至2014年12月31日,自動化設備制造部累計產出設備1660臺,工裝1482套。
      無論格力還是美的,進軍機器人產業,顯然是看到了行業巨大的市常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3.7萬臺成為全球最大市場,201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售5.6萬臺,同比增長51%。按每萬名工業機器人密度測算,未來中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總需求將達到近300萬臺。
      順德的“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美的即為發起單位,其還成立了注冊資本為10億元的有關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全資子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機器換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