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繼汽車領域后的第二大機器人應用市場,3C制造業正成為機器人企業角逐的新戰場,在2016年深圳機械展上,這一點表現得尤其明顯,柯馬、ABB、華數、廣數等國內外知名機器人廠商都推出了專門針對3C制造業的應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柯馬展出的電子產品裝配線,該裝配線由擰緊、插件、貼標、撕標、搬運等五個工位組成,每個工位上都有一個柯馬Racer3機器人在工作,幾乎實現了電子元器件的多工序裝配和生產,未來的3C制造業流水線,也許就是這樣的。據介紹,Racer3是柯馬在2015年7月推出小型機器人產品,工作半徑630mm,負載3kg,重復定位精度0.03mm,主要應用于3C制造業。
完全由機器人組成的電子產品裝配線
柯馬中國副首席執行官賀萬民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機器人保有量超過10萬臺,3C市場則在1萬臺左右,他判斷未來幾年3C市場的機器人應用規模將遠超汽車行業。
而柯馬全球機器人事業部首席運營官馬蒂亞斯.維柯蘭德(Mathias Wiklund)也表示,2016年該公司在國內的機器人銷量預計可達到3000臺以上,其中至少20%將來自3C應用領域。
如果說柯馬是剛剛進入3C制造業的新兵,優傲機器人則可算得上是老將了,優傲機器人的3款產品都是適合跟工人一起工作的協作機器人,編程也更簡單,因此更適用于產品更新換代更快的3C制造業。據優傲機器人的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優傲機器人在中國市場銷售了近千臺機器人,大部分應用3C制造業。而泰瑞達收購優傲機器人,也正是看中了其在3C市場的巨大應用潛力。
國產機器人企業進入3C行業,除對工廠制造環節熟悉,還有市場區位優勢。
目前國產機器人廠商進入3C市場,主要有兩類途徑。一類是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產品制造商,另外一種是系統集成商方式,對工廠進行“交鑰匙”改造。前者的代表是機器人、數控設備商華中數控(其成立了專門的機器人公司華數機器人),后者是雷柏科技為代表的3C制造商,以及大族激光為代表的機器人設備商。
在展會現場,華數機器人展出了3C產品金屬部件機加工智能工廠的應用,通過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條產線實現了手機外殼生產的全自動生產流程。可以節省70%的人力成本,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升車間能源利用率提升,提升產品良率,提高設備利用率。
得益于對國內龐大市場、制造流程的深刻理解,以及政府補貼扶持力度加大,國內企業在3C行業確實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但是在對精密度、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機械手等核心部分,與進口機器人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對此,雷柏科技鄧邱偉深有體會,“雷柏系統集成業務所有本體部分采用的都是德國和日本的設備。國產機器人一直在調試,但是市場接受程度并不理想,一是因為3C產品加工制造對機器人的精密度、可靠性要求更高,客戶對國外設備信任度更高;二是一條機器人產線設計中,機器人硬件所占成本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隨著進口設備不斷降價,采購國產設備并沒有明顯價格優勢。”
目前在3C制造業應用機器人的工序,主要集中在擰緊、插件、打磨、焊接、搬運、測試、包裝等環節,而工人數量最多的手機組裝環節,仍然以人工操作為主。手機制造自動化目前的制約因素之一,是手機產品設計過程中是否考慮到自動化生產的需求,比如攝像頭等物料是否為標準件,以方便機器人在生產線作業時便捷、連續地取放。賀萬民認為,在3C領域應用機器人的過程中,產品制造商、供應商以及機器人廠家需要形成生態鏈,共同在生產流程中為適應自動化需求做出調整。
鑒于目前國內外機器人產品在技術上的差距,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機器人廠商在3C制造業的應用仍然集中在對精密度和可靠性要求較低的搬運、打磨等應用,而國外機器人廠商則可能突破產品裝配等環節。
機器人是什么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工業機器人是什么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