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醫用機器人領域或掀創新“巨潮”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醫藥報2016-04-05 我要評論(0 )   

      機器人技術已經成為決定未來經濟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我國也將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全球醫生組織中國總代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研究中國項目...


      機器人技術已經成為決定未來經濟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我國也將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全球醫生組織中國總代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研究中國項目負責人時占祥博士分析指出,醫用機器人是一個新興產業,我國對醫用機器人的需求很大。目前,我國采用微創機器人的機構大多是三甲醫院。而從新醫改推行的分級診療政策來看,未來遠程醫療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領域或將“爆發”。
      手術機器人裝機量逐年上升
      如今,一提到手術機器人,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被喻為微創手術“巨無霸”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據了解,作為迄今全球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累計銷量自2008年超過1000臺以來,連續幾年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從2013年開始銷量增速有所放緩。
      日前在京舉行的“首家國際規范化微創手術機器人3D模擬培訓項目合作簽約儀式”上,主辦方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提供的數據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生產商IntuitiveSurgical(直覺外科)公司已經銷售達芬奇手術機器人2966臺;2014年,累計銷量達3266臺,年增速在10%左右。其中,美國2254臺,歐洲556臺,日本191臺。在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中,美國占最大比例(在70%以上)。美國5000多家不同規模的醫療機構裝配了該手術機器人。
      記者了解到,自2006年解放軍總醫院引進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以來,手術機器人已經進入我國10年。不僅如此,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研制應用也在不斷探索之中。2014年,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就運用國產手術機器人進行了胃穿孔修補術等3次手術。
      來自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三甲醫院已裝備近50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吉林省腫瘤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眾多大型醫療機構。預計2018年底,累計裝機量將突破100臺。
    醫用機器人獲得臨床認可
      據專家介紹,醫用機器人涉及醫學、生物力學、機械學、機械力學、材料學、計算機、人工智能、數學分析、機器人等諸多學科。其中,手術機器人是一種由主操作臺、機械臂、微創手術器械、3D立體內窺鏡4部分構成的智能機器人系統。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在操控臺上操縱,系統把醫生的動作通過遙控裝置精確傳遞到機械臂,機械臂對患者實施手術。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0月,全國累計完成達芬奇機器人手術20400多例。超過千例手術量的醫院有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中山醫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重慶西南醫院、西安西京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上海長海醫院等。
      湘雅三醫院實施國產機器人手術的專家介紹,與目前常見的開腹開胸手術或腔鏡微創手術相比,機器人手術由于具備3D立體高清圖像,使醫生的視野更加清晰。機械臂有多個自由度,比人手動作更加精細、準確。此外,在機器人手術中,操作者可以采用坐姿,而不是長時間站立,更便于實施復雜手術。
      “醫用機器人是服務機器人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一臺外科手術需要臨床醫生眼、手、腦的精準配合,而機器人恰恰在這3個方面能夠更好地輔助臨床醫生開展診療。”清華大學廖洪恩教授告訴記者。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相關專家介紹,如今,以達芬奇機器人為代表的微創外科機器人技術已經進入成熟發展期,在臨床上,該機器人手術系統已獲準廣泛應用于泌尿外科、婦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等領域。全球每年進行的機器人微創手術量已經突破百萬例。未來,將有更多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和臨床應用,從而打破目前由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主導的格局。
      四類機器人蘊藏市場機遇
      手術機器人已成為智能機器人用于臨床的成功案例。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醫用機器人極具市場前景呢?時占祥博士分析,從研發和產業角度看,智能機器人可以應用于工業制造業、教育娛樂業、醫療和大健康產業、軍事與航空航天業四大領域。而應用于醫療和大健康產業的智能機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計算機模擬、傳感器、移動通訊和互聯網+等當代前沿科技和成熟產品,是引領21世紀醫療、養老與康復等產業的前沿技術和產品。從未來醫用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和使用需求來看,排在首位的是遠程醫療機器人;其次是康復護理機器人;第三是微創手術機器人和3D模擬機器人;第四是特種功能微型機器人。
      在時占祥看來,醫用機器人是再造生產力,該領域蘊藏著巨大市值的技術和服務市場,是明確的值得投資的產業。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手術機器人的作用主要是輔助手術,它并非絕對準確無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引起了高度關注。國外的研究資料顯示,近幾年,機器人手術已經發生多起死亡、受傷、機械故障事件。
      時占祥博士也強調:“當前,我國急需建立醫用機器人審評、培訓等范疇的相關規范和行業標準。”

    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醫療手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