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核心技術嚴重缺失 中國機器人陷低端怪圈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傳動網2016-04-27 我要評論(0 )   

      由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正式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在工信部官方網站正式發布。《規劃》提出,要堅持“...


      由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正式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在工信部官方網站正式發布。《規劃》提出,要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強化基礎、質量為先”的原則,實現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兩突破”、“三提升”,即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相關部委官員表示,這標志著我國機器人“缺芯少魂”的現狀將得到重大突破。
      機器人產業呈井噴之勢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曾是《中國制造2025》規劃起草人之一。
      李北光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此次三部委出臺的《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將突破千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現有在建、籌建機器人產業園近40家,并且各地大多大力傾斜包括資金補貼在內的優惠政策,意欲搶灘機器人產業。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博士趙剛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電話采訪時指出,我國機器人產業鏈基本成型,關鍵零部件也從無到有,實現了自主生產。
      趙剛表示,機器人產品構成中,直角坐標、SCARA、關節型、并聯機器人都已初具規模,其中汽車、電子是機器人使用最多的行業,并迅速向其他行業擴展。
      趙剛說,從三大核心零部件到各種類型本體,各行業系統集成,以及人才培訓、服務等后市場,我國機器人產業鏈已經初步完善,并涌現出匯川技術(伺服驅動)、沈陽新松(AGV)、成焊寶瑪(汽車焊裝集成)這樣的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銷售占比上,國內機器人企業份額從2013年的11%上升至2015年的15%。
      據工信部預測,到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每年新增需求數量和更新數量合計為49.43萬臺,將帶動3000億元市場規模。

          高端市場乏善可陳
      盡管在國家政策的助推下,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然而,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中國機器人產業仍然存在著“缺芯少魂”的尷尬。
      業內人士指出,在這一巨大市場中,外資巨頭壟斷了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集成,國內上千家機器人企業則定位于購買國外機器人本體,進行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多數中國機器人企業還在走低品質、低價格和低端行業應用的道路。
      “現在一些新產業看起來做的是高端產品,但價值鏈上我們還是處在低端。”李北光表示。
      他認為,雖然當下國內機器人市場供需兩旺,促使企業快馬加鞭進軍機器人市場,資本也聞風而動,各地亦爭先恐后。然而,這種爆發式的增長將給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因素,包括缺乏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產品層次不高,市場無序,同質競爭嚴重等。
      除了產業本身的問題,一些機器人園區已經出現空心化,企業寥寥無幾,甚至有的最終被迫轉型。
      李北光認為,中國容易進入一個路徑依賴的困境。
      “現在與機器人有關聯的企業已經超過4000家了,還是在走擴大產能、進口核心零部件搞組裝的老路。”李北光說,“這種模式削弱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影響了我們的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固化了產業結構和形態,創新乏力造成高端供給不足,而另一面則是低端過剩。”
      “如果不能突破關鍵技術,我最多也就還能堅持兩年。”專門研發生產機器人零部件的江蘇南通振康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湯子康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機器人核心部件空心化、應用低端化、主流市場邊緣化是中國機器人行業的真實寫照。
      湯子康表示,高端機器人研發需要大量資金及時間的投入,且風險較高,導致廠商扎堆中低端市場,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國產品牌需技術支撐
      機器人技術是一個集設備制造、電子信息、智能系統等多項高端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不同類別的機器人要求千差萬別。
      “只有完善的且技術先進的產業鏈配套才能推動整體機器人技術行業的發展。”趙剛指出,“我們從機器人大國到強國當中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頸,就是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實驗室高端儀器100%進口,沒有中國的品牌,這個局面讓人感到強烈的反差。第二個問題是要警惕我們的中國智能制造,成為新一輪的‘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一個怪圈。”
      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健則認為,在機器人減速機市場是高度壟斷的,在普及期,國產減速機無法實現全面進口替代。我國在這幾個方面長期落后,并非單靠某個企業所能解決。
      王健指出,不論是機器人核心技術的落后,還是產業鏈的不健全,抑或是經驗積累缺乏,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磨礪。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零部件企業也嘗試突破核心技術。
      但是,湯子康對記者表示,除個別龍頭企業,絕大多數機器人企業銷量少,難以覆蓋核心技術的研發成本。
      對此,湯子康建議,體系健全是關鍵。
      “國家可在政策上給予優惠,通過補貼、免稅等多種方式促進行業技術的提升。”湯子康說,在行業發展上,引導產業優勢向大型企業集聚,提升行業集中度,進而改變如今行業企業多而小的格局,加大企業行業競爭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核心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