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大重點領域成制造業創新主戰場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2016-12-07 我要評論(0 )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其目標是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并最終邁入制造業強國行列。而新一代信息技術、...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其目標是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并最終邁入制造業強國行列。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天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重點領域代表著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些領域實現創新突破對于指導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科技創新大會上宣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啟動實施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突破“兩機”關鍵技術,推動大型客機發動機、先進直升機發動機、重型燃氣輪機等產品研制,初步建立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自主創新的基礎研究、技術與產品研發和產業體系。

    6_33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發動機具有技術含量高、產業回報高的特點,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科技水平、科技工業基礎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在啟動“兩機”重大專項之前,我國已經開展了包括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01專項)、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技術(04專項)等《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16個重大專項的多個項目,為“兩機”專項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一年多來,我國在十大重點領域多有斬獲,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2016年6月20日,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超算大會(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我國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運算速度成為“世界最快計算機”。作為超級神算子,它實現了包括處理器在內的全部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更開始了“算以致用”的征程。

    此外,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面向商業、交通、醫療、安全等領域的創新需求,我國建立了眾多行業應用創新服務平臺,推動產業優化和社會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應用于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領域。高檔機床和機器人近年來更是獲得強勁發展。2016年1月1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在西南印度洋成功下潛至1600米指定位置,在復雜的海底環境下自主航行作業,獲得了這個區域的精細海底地形地貌圖,實現了它在洋中脊海底的首次勘探。

    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北京第二機床廠有限公司的隨動式(切點跟蹤)RV減速器偏心軸磨床與C919大型客機等12項成果同獲展會金獎,該工藝實現了工件一次裝卡無編程加工,徹底解決了傳統偏心軸類零件設備加工精度低、柔性差、調整復雜的缺點。

    以點帶面助推產業升級


    在一批重大科研項目的帶動下,中國制造業加速趕超,許多高端國產裝備應用投產,使得我國裝備制造業生產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轉變,智能制造的普及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極大增強了中國工業產業的競爭力。

    這些重要成果體現了我國科技整體實力的躍升。英國《自然》雜志發布的2014全球自然指數顯示,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研產出國家。

    有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0.85%,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等十大重點領域發明專利年均增長率超過23%。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載人深潛、北斗導航等取得重大突破,高鐵、海洋工程裝備、核電裝備、衛星成體系走出國門,裝備制造業成為新的出口優勢產業。

    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支持下,機床行業成功研制出一批國家急需,擺脫長期依靠進口、受制于國外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勢頭良好,增長速度遠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2015年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基本實現了我國新能源汽車50萬輛的推廣目標。在加大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背景下,我國機電裝備對外貿易規模持續擴大。重大技術成套裝備采取工程總承包和“交鑰匙”的運作方式,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出口形式逐步從單一產品出口形成了產品、資本、技術、服務等多種形式的組合貿易形式。

    苗圩表示,要繼續組織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抓緊實施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盡快啟動新能源汽車等國家重點專項,積極拓展高端裝備及新材料應用市場。支持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五大關鍵裝備創新應用,繼續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確定60個以上新模式試點示范項目。

    各項政策為創新保駕護航

    財政部、工信部、保監會三部門在去年聯合啟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這一政策直接瞄準行業所想,目的是從重大技術裝備市場應用端,從解決應用推廣最困難的首臺(套)裝備出發,打破重大技術裝備用戶“不敢用”的瓶頸,利用資金杠桿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促進重大技術裝備的創新發展。

    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在今年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該《規劃》目標是要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取得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苗圩表示,隨著多項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政策陸續出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將迎來“十三五”發展機遇期。他說,今后還將擴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保費補償政策覆蓋面,推動組建若干重大裝備租賃公司。研究建立新材料、關鍵零部件首批次應用保險保費補償機制。

    他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關鍵五年,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全面落實到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各項任務中,按照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的要求,聚焦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整合資源,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令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帶動制造業水平整體提升。 

    轉載請注明出處。

    數控機床機器人制造業創新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