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成為最年輕的研究員
1978年出生的林學春學生時代成績優異,對科學充滿興趣,順理成章地讀書、考研,2004年在中科院物理所獲得了博士學位。同年5月份畢業后就到了中科院半導體所科技處,從事科研管理工作。
“當時主要管理科研項目,但是感覺自己的興趣還是在科研,我的專業是固體激光技術,需要用到半導體激光器,半導體所在這方面有非常好的積累,感覺不做科研太可惜,所以我開始一邊做管理,一邊做科研。”林學春回憶說。
林學春(左一)在英國開展學術交流
因工作成績突出,2007年,年僅29歲、工作剛滿3年的林學春被破格提拔為研究員,成為半導體所當時最年輕的研究員;2010年,32歲的他被任命為全固態光源實驗室副主任,并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863”“十一五”重點項目。
為突破全固態激光材料、器件與系統的關鍵工藝及產業化發展的瓶頸,林學春聯合清華大學、武漢銳科光纖激光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中科院理化所、上海光機所等三十多個國內優勢單位,先后多次向科技部相關部門建議開展先進激光材料與全固態激光技術的研究。
最終該項目被科技部材料領域列為“十二五”期間四個優先啟動的主題項目之一,林學春擔任該項目首席專家。該項目的順利實施,保持和發展了我國在人工晶體與全固態激光技術的整體優勢,推動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群的形成,為我國激光先進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林學春還擔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委會常務理事、北京光學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光學學會青委會主任。發表文章六十余篇,授權發明專利六十余項。先后獲得2014和201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并入選2015年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12年致力高功率全固態激光器研制
談及能夠當選最年輕研究員的原因,林學春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他的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導師不僅教給他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也教會他如何做人。
從在物理所攻讀博士學位起,林學春就追隨許祖彥院士致力于高功率全固態激光器的研制,這份執著一直延續至今,也推動著他在高功率全固態激光器的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作為核心成員,他所在的課題組近年來相繼在國內率先突破3kw、4kw、6kw和8kw激光輸出,推動了國內在高功率全固態連續波激光器領域的發展,多次被中科院、科技部列為“十一五”重大科研成果。
2006年研制出的我國第一臺3kw固體激光器是林學春最具標志性的工作之一。當時的他白天在科技處工作,下班后晚上就在實驗室做實驗。實驗中總是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給了本來就時間不充裕的他很大的壓力。
“不是水冷機就是電源,或者是激光光路出問題,那會兒經常一做實驗就做到凌晨,就在桌子上趴著睡一兒,然后直接去科技處上班。”如此堅持了3個月,才最終攻克難關,研發出了我國第一臺3kw固態激光器。
2013年,林學春的團隊承擔了為全球四大石油服務公司之一的威德福(Weatherford)公司研發5000米以上鉆井的核心部件任務,由于該鉆井部件要求一次性鉆透數千米深的巖層。因此要求在合金鋼的表面用激光熔覆一層極其耐磨的材料,而且激光熔覆不能影響部件基材組織和內部電子器件的功能性,導致該熔覆工藝不允許預熱(防止產生裂紋),對熔覆層的質量要求很高,工藝難度非常大,此前一直在英國劍橋生產,且原國外供應商對其工藝技術全面封鎖,相應技術完全沒有參考,我方基本是從零開始進行工藝探索。
“當時與他們簽了軍令狀,要求一年內攻關。簽約后,研發團隊經常工作到后半夜,無數次的失敗讓研發團隊的壓力越來越大,氣氛也很壓抑,我經常在凌晨工作結束后帶著大家出去喝酒來緩解壓力。”正是在這種百折不撓的堅持下,經過9個月、嘗試數十種工藝方案、近千次的各種實驗,一點一滴調整優化,逐步獲得了該技術可行的工藝方案和其極其狹小的工藝窗口,終于把這個部件研發成功了,威德福首次將該部件的生產從歐洲轉移到亞洲。
聊到做科研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林學春的回答是:“要攻克科研難關,一定要有銳氣、有血性,要不然過不去的。我認為我們都不是特別聰明的人,只有拼死勁、肯努力,下狠功夫才能成功。”
研以致用,是基本理念
研以致用是林學春一貫秉持的基本理念。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最大的科研夢想是自己的成果能被大量的運用,真正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林學春及其科研團隊以“工業應用需求”為導向,協力攻關,研制出一系列工業化高穩定性、高可靠性激光器及其裝備,大量應用于激光焊接和激光表面處理等領域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林學春的團隊自主開發成功多種激光焊接、熔覆等專利激光制造工藝技術,為北京奔馳汽車開展了汽車天窗導軌的激光焊接并每年生產20萬余套,為國產奇瑞汽車實現了核心部件——自動變速箱齒輪的激光焊接并每年生產10萬余套,進一步提升了國產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如此,林學春卻坦言:“我們只是在老一輩科學家所創造的良好的條件下,做了一些可供借鑒的工作而已,將來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對于他這樣的青年科學家來說,這份謙遜和進取之心相當可貴。相信林學春會憑著這份謙遜與進取和那份銳氣與血性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