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9年來銷量首度下滑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拐點來了嗎

    來源:界面2019-06-13 我要評論(0 )   

    行業下行的趨勢很可能在今年延續。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正遭遇銷量滑坡的不利局面,這引發了關于其是否已告別黃金時代的擔憂。國際


    行業下行的趨勢很可能在今年延續。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正遭遇銷量滑坡的不利局面,這引發了關于其是否已告別黃金時代的擔憂。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下稱IFR)近日在回復界面新聞的電子郵件中稱,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出現了自2009年以來的首度同比下滑。在此前五年,市場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


    IFR的初步統計顯示,去年,中國市場共銷售了約13.3萬臺工業機器人,同比減少了5000臺,降幅約為3.6%。若跟該機構此前預測的16.5萬臺銷量相比,這一數字則下降了近兩成。


    IFR的數據來源于機器人生產商以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


    自2013年起,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貢獻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中國引擎在去年的意外熄火,拖累了全球機器人銷量的增長,全行業同比增速僅為一個百分點。


    IFR統計部負責人克里斯托弗·穆勒(Christopher Muelle)分析稱,中國汽車和3C電子行業的增速放緩,是工業機器人銷量下滑的首要原因。約六成的工業機器人銷往這兩個行業,過去一年,這兩大行業的表現均不如人意。

    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出現了過去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這一趨勢仍在延續。今年前4個月,國內汽車銷量為835萬輛,同比下滑12%。


    在汽車市場的低迷期,工廠投資大型全自動化產線的需求驟然下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企業對于未來的預期,導致投資意愿進一步下調。


    一家外資自動化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去年9月,他所接洽的一家重慶汽車零部件公司曾為今年制定了1.8億元的投資預算,但到了今年2月,這一數字縮水至3000萬元,導致此前規劃的諸多自動化項目推遲或取消。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手機市場。去年,中國手機出貨總量為4.1億部,同比下降15.6%,市場銷量同比滑坡的趨勢直到今年4月才有所緩解。


    國金證券分析師孟鵬飛認為,受到汽車和3C電子行業的影響,去年前兩個季度,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增速就開始呈現下滑,下半年則迎來了斷崖式的下跌。


    “現在,這兩個行業還處于緩慢恢復的過程中,遠沒有達到2017年以前的水平。”他分析稱。


    這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了全球機器人巨頭的財報上。


    2018財年(2018年4月-2019年3月),發那科機器人業務部門的營收為139億元,同比下滑了4.5%。該公司提及,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在中國市場的放緩,造成了公司業績滑坡。


    安川電機也在年度報告中提醒稱,中國市場的機器人銷量出現了意外下滑。但在最近一個財年(2018年3月-2019年2月),該公司機器人部門的營收仍有9%的同比增幅。


    庫卡中國首席執行官王江兵告訴界面新聞,去年開始,伴隨著項目投資推遲甚至取消,能明顯感受到中國市場對工業機器人購買量的下降。2018年,庫卡機器人板塊的全球營收下跌了約1.5%。


    上述三家公司均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成員,另外一家為ABB。以這四家跨國巨頭為代表的外資機器人公司,占據了中國市場超過七成的份額。


    過去兩年,這幾大公司相繼公布擴大在華產能的計劃。發那科在中國的合資公司計劃今年投資15億元,在上海新建機器人超級智能工廠。


    這似乎預示著,機器人從業者們對前景仍然保持著樂觀。


    安川電機中國相關負責人稱,各家制造業公司的經營者們對于自動化的熱情并沒有下降,如果將中國的制造業自動化程度及機器人普及率與G20國家比較,中國尚未進入前三的行列。


    在提供給界面新聞的書面回復中,上述安川電機相關負責人稱,公司會按計劃繼續擴大其常州機器人基地的生產規模。


    優傲機器人中國區總經理蘇璧凱也表達了對國內市場的信心,這家丹麥公司的主要產品為人機協作類的工業機器人。


    蘇璧凱的論據之一,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滲透率相對于發達國家仍然偏低。他所引用的IFR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每萬名工人配備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97臺,盡管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5臺,但相較韓國、德國等國家仍有數倍的差距。


    2017年各國工業機器人滲透率。圖片來源:IFR

    2017年各國工業機器人滲透率。圖片來源:IFR


    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曲道奎,這位沈陽新松機器人(300024.SZ)總裁認為,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其未來的應用領域會逐漸擴大,從趨勢上看,中國機器人的春天才剛剛來臨。


    但如果以目前的市場數據作為參考,“春天論”想要在短期內實現并不容易。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總產量為4.5萬臺,較去年同期下滑10%。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進口量約為1.4萬臺,也同比下降了29%。


    產量與進口量的同步下滑,預示著市場需求的萎靡。包括IFR在內的機構,尚未公布今年以來的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數據。


    庫卡中國首席執行官王江兵預測稱,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繼續下降,止跌并逐漸恢復增長的局面要到明年才會出現。“長期看,市場會繼續增長,但這兩年可能放慢腳步,出現類似的波動。”他總結說。


    2017年成為了行業的分水嶺。這一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增幅達到了驚人的58%。


    在孟鵬飛看來,它更像是行業“黃金時代”終結的節點,每年持續30%甚至40%的超高速增長,此后將很難出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制造業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