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勞保鞋,戴好安全帽,走進擺滿機器的車間,年輕的技能大師龐淇文幾乎每天都會在里面待10上個小時。他年少成名,數控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被稱為數控機床的“指揮官”。在他看來,新時代的技能工人就應專注每一件小事,做無私奉獻的奮斗者。
今年30歲的龐淇文是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工”)的高級技師,他曾連續3年摘得廣西數控技能大賽的桂冠,25歲即獲得“廣西技術能手”稱號,此后又獲得“廣西工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他用8年的努力,寫下青春的奮斗故事。
2011年,帶著優秀畢業生的“光環”,龐淇文從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畢業,成了柳工傳動件加工中心的一員。善于鉆研的他很快就進入角色,并且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每當接到零件加工圖紙,龐淇文都會認真分析,力求做到完美。同事們下班了,他還在車床前求證數據。一個變速箱有20組數據和嚴格的精度要求,在高額的產量要求下,龐淇文每天最少要認真測量1300次。
在約4000平方米的車間,幾乎每天龐淇文都會走上2萬步。到了夏天,高溫的天氣加上機械運轉產生的熱流,車間的溫度往往能達到40多度,工作服都是“干了又濕,濕了又干”。
努力換來了成效。進入工廠以來,龐淇文幾乎參加了柳工內部所有與之工種相關的技術比賽,每次都載譽而歸。面對機床上千把刀具,他了如指掌,蒙眼識刀的技術堪稱一絕。轉眼間,他已從一名新人成長為技術骨干。2017年,柳工成立了以龐淇文名字命名的創新小組。在他的帶領下,一群“80后”“90后”的年輕人正在匯聚在一起。
“工作室主要是做技術改造和新產品試制,這些很考驗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相關專業的東西都要很熟。工作室成立以后大家的技能也提升很快。對于車間生產來說,每個工段都有了基礎比較好的員工,也可以帶領周邊的員工。”龐淇文說。
對于這支年輕的團隊來說,除常規產品生產加工外,還承擔著試制加工新產品的任務,每當有研發需求時,也就意味著工作量加倍,“因為生產線是不能停下來的,這個崗停下來,會影響到后面的崗。”
當然,時代賦予了他們探索的使命,同樣也給予他們無限的成就感,“剛剛開始研發,可能就只是一張圖紙,我們拿到以后要去做分析、去解決實際操作的困難,把這個產品變成一個零部件做出來,看著我們的裝載機更新換代,一代比一代好,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對于這位年紀輕輕卻身擔重任的數控機床“指揮官”來說,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項任務,都應該更加專注的完成。“像我們的師傅、前輩,對于一個變速器,就專注了40多年的研發,我們青年人更應該對產品精益求精,薪火相傳,接續奮斗。”龐淇文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