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馬駿)6月29日~30日,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產業與新工科教育發展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在松山湖高新區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機器人產業精英、科創超級導師和學界權威等350人齊聚松山湖畔,共同把脈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與機遇。大家一致認為,松山湖有條件也有能力培育和建設一個有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而東莞也可積極建設全國產教融合示范區,并加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本次活動由東莞市政府、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辦,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等承辦,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等共同推桿,正式啟動松山湖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加速器建設。
這一項目占地142畝,建筑超過3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規劃有20萬平方米的生產區及3.7萬平方米的研發區和9萬平方米的生活區,建成后預計可引進50家以上的機器人與裝備企業。屆時將聚焦新一代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重點引進機器人產業上下游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科技企業、行業組織和服務機構,從而為東莞智造助添新動力,從而為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智造”貢獻松山湖力量。
作為“重頭戲”之一的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也一并正式開園,整體按照“一中心多站點”的模式,組建專業港澳項目轉化服務團隊推動優質港澳項目落地成長。目前基地已成功吸引近40家港澳青年創業項目,落戶松山湖園區。
松山湖機器人產業——跑出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度”
與其他地方相比,松山湖在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堅持“兩條腿走路”,鏈接粵港澳并面向全球匯聚創新資源,打造起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兩大活力十足的機器人產業平臺,著力創新孵化培育,注重核心零部件發展,推動產業發展彎道超車。
過去數年,以逸動科技、松靈機器人為代表的一批高成長性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這里涌現,開始走向全球;以馬修泉團隊等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加速從海內外來到這里,已研制出世界一流的智能裝備;以匯川技術、拓斯達、眾為興、沈陽機床等為代表的龍頭項目不斷引進,松山湖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先后獲批“廣東省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試點”“科技部第三批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
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400余家機器人與智能裝備企業,其中高企71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占11%,本體企業占2%,智能裝備企業占55%,系統集成企業占17%,服務、教育、農業、醫療等機器人企業占14%,工業互聯網企業占1%。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7家,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