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全球協作機器人需求趨增 3C電子成重點應用領域

    來源:參考消息網2019-07-02 我要評論(0 )   

    日前,有臺灣媒體報道,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已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從市場規模來看,產業在下游系統集成和中游

    日前,有臺灣媒體報道,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已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從市場規模來看,產業在下游系統集成和中游的機體制造規模相對較大,而上游機器人核心零組件只有百億元規模,核心技術仍掌握在歐美日等國際廠商手中。

    據臺灣鉅亨網6月29日報道,下游系統集成商中,本土系統集成商比重達90%以上;中游本土制造比率約30%左右;而上游零組件,如減速器和伺服系統等本土化最低,約10%左右。

    報道稱,2017年大陸機器人產業機體制造和系統集成的市場規模分別為266億元人民幣與745億元人民幣,預測2020年二者的市場規模有望分別達到391億元和978億元,年均復合成長率分別為13.7%和9.5%。2018年大陸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4.77萬臺,年增4.6%,漲幅比2017年的68.1%巨幅下滑。

    鉅亨網認為,目前大陸工業機器人發展處于泡沫化后的產業調整期,長期產業發展主要立足于三大驅動力。


    第一:制造業轉型升級

    現階段,大陸轉變經濟增長動力、鼓勵技術創新、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是一條必經之路。制造業整體“大而不強”格局,使得制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而工業機器人誕生的目的就在提升制造效率、提高產品品質,進而降低生產成本。顯而易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力是支撐著大陸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人力成本攀升刺激機器人需求

    從制造業人力成本角度來看,大陸制造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不斷提高,人力成本的攀升壓縮企業獲利成長腳步。隨著工業機器人本土化進程的加速,工業機器人價格會下降。且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效率明顯高于人力。


    第三:政府政策扶持

    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離不開政策層面的扶持,大陸各式財稅補貼政策刺激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本土化比率的提升。各地方政府不光只在稅務與費用方面補貼,還紛紛籌建和規劃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


    鉅亨網認為,整體來看,目前大陸機器人產業仍在發展初期,即使短期一兩年處于去產能泡沫的修正階段,一旦替代人力開始加速,產業有機會再回到成長爆發期。

    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業機器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