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廣州亞運城太陽能材料的3大采購地
——廣州亞運會太陽能工程探秘
萬眾矚目的第16屆亞運會于11月12日在廣州成功開幕,在各項賽事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各國運動健兒精彩絕倫的表現讓我們為之贊嘆。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和媒體記者再次被中國國家實力所征服,緊張激烈的比賽之外,亞運村和運動場館的綠色節能技術成為全球媒體追究探秘的焦點。
廣州亞運城也是個太陽能利用城
亞運城太陽能及水源熱泵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重點推廣應用太陽能光熱、光電綜合利用技術。已“開門迎客”的廣州亞運城,擁有89棟住宅和辦公樓、8000多套房,全天24小時不間斷提供的生活熱水都來自太陽能。
廣州亞運城真正實現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鋪設在亞運城樓頂的鋼架上面,采用架空設計,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沒有占用天臺面 積,樓面上的熱水管道用特殊材料“包裹”,不會燙傷在天臺休閑、玩耍的居民。亞運城項目中居住建筑的全年生活熱水新能源替代率不小于75%,其中太陽能部 分約40%。
另外由中山大學等單位研發的電能、太陽能混合動力電動車則顯得輕盈小巧,這種電動車主要靠鋰電池提供能源,還可以通過車頂安裝的太陽能板把吸收到的太陽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電能,在行進的同時還可以補充20%~40%的能量損耗。”
目前,我國主要有3大太陽能產品集中采購地
我國3大太陽能產品采購地
據廣州亞組委官員介紹,亞組委在亞運工程的遴選上一直是靠實力說話,太陽能成了場館建設的新寵。
場館器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亞運城很多太陽能設施都從外地選購,主要是從浙江的“桐鄉國際新能源市場—海寧袁花”區域、江蘇“常州—南通—連云港”、山東“臨沂—濟南—德州”三大太陽能產品采購集散地進行選購,現在基本已經不依賴國外產品與技術。”
據了解,本次廣州亞運會中亞運村及運動場館的建設基本都是采用的是本國上述三地區域所提供的平板太陽能供應系統,這是國產平板太陽能第一次大規模的運用在亞運場館建設上。
廣州亞組委副秘書長田新德信心十足地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村采用德國生產的平板太陽能產品,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采用中國制造的平板太陽能熱水器,這一系列事件對于中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浙江的“桐鄉國際新能源市場—海寧袁花”區域——國際化模式與低端擴充模式
嘉興太陽能產業集群中的海寧區塊,是典型的原材料與配件加工區。今年以來由于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不少企業陷入半工半停狀態。除了市場大環境因素,主 要還是行業自身的制假造劣、低價傾銷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集中爆發所致,所以對于那些堅持做生意,而不是真心辦企業的,缺乏誠信急功近利的加工廠將被淘 汰出局。
而嘉興桐鄉的國際新能源市場,招募國內重量級名優太陽能企業入駐,走國際化銷售模式。考慮到當前眾多中小型新能源企業國內競爭壓力巨大,如果沒有足 夠的資金去對產品進行研發,那么走國際市場的路線或許是唯一的一條低成本路線。國際新能源市場始終致力于開拓國際太陽能市場,幫助國內企業簽約引進國外技 術,旨在為國內外廠商、采購商、經銷商牽線搭橋,需求國內外利益需求點和服務空白點,更將幫助全球新能源產業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端走向高端的產業整合做出 貢獻,或許會將對世界新能源產業的格局改變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是世界太陽能光熱技術推廣的始發地,在全世界,中國的太陽能產品目前非常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桐鄉國際新能源市場相關負責人稱,“走低端模式就好比當年的溫州鞋廠,現在能賣到國外才是做世界的生意,好比你比別人先走了跨國企業的路子。”
桐鄉國際新能源市場
海寧地區普遍存在的小加工廠
江蘇“常州—南通—連云港”區域——國際與農村,誰主沉浮?
江蘇蘇中區域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太陽能企業集聚,而且有一部分企業具有像國外資本背景的大企業,包括元升集團、太陽雨等在內的大型太陽能企 業,為整個太陽能光熱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在進一步整合資源,積極培育產業開發中心方面還是做得很勉強,而且很多配件也還是需要從外地拿進,一般不 進行本地化加工生產,尤其是對外產品出口方面做得不是規模化,同時在引進世界上其他國家技術方面很是欠缺。
在太陽能家電下鄉過程中,又加速了該地區一批二三線企業退出市場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大企業卻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大型的、有實力的企業在家電下 鄉的過程中,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一個行業先行者的角色,其實質是推廣本公司太陽能的消費概念、普及消費知識、培育自己的消費市場,這樣很多小企業就更無法 立足于國內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
很多中小企業家反映,“農村的市場已經被搶占完了,要做就最好打通國外。”
山東“臨沂—濟南—德州”區域——生意就像蛋糕,不做外層永遠就那么大
山東區域的最具典型代表的皇明,這一地區大型企業較多,實力較強,一般會有內部的消化研發機構。但是該區內部的整合、銷售模式等發育遲緩,往往被其他區域占領先機。
皇明正快速實現它的三建模式,主要用于提升終端數量和形象,在此之后,將于其他品牌專營店在終端形象上拉開差距。筆者認為,知名品牌終端店面形象的 提升和傳統熱水器產品的利潤走低相悖,在改變如今太陽能行業由于部分企業虛假宣傳等原因造成的魚龍混雜的局面比較困難,中小企業亦沒有這樣自我宣傳的能 力,所以獲勝的還是較大的企業。
山東地區熱水工程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不論是在工程勘察設計還是在施工方面,中小企業普遍叫苦,房地產調控政策同時影響了太陽能光熱工程在城市的拓展,該區二線品牌一般靠大促銷、價格戰掙扎維持。同樣受累的是中小企業,在瀕臨倒閉的困境前,還沒有一個有效手段。
山東某平原地區新建的一些太陽能加工示范區
三地一致的問題,“沒有研發能力該何去何從?”
太陽能企業一定要搶占市場,縮短產品的研發生產周期。如果沒有研發能力,要么等待破產,或者尋找新的突破,比如走國際市場。家電下鄉加速了洗牌時代 的到來。太陽能行業洗牌是一個必須經過的過程,家電下鄉只是個加速器。目前只是一個階段,而產業的真正整合與升級尚需時日,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展開,屆時 洗掉的不僅僅是小企業,一些所謂的大企業,也將會出現在淘汰的名單當中。這源于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太浮躁。
90年代彩電的幾次大洗牌,我們依然清晰如故。從“家電下鄉”到“彩電到國際”,帶給我們中小太陽能企業最大的財富或許源于此。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