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防韓中夾擊 臺商部署OLED等多個領域

    激光制造網通訊員 來源:中國OLED網2011-02-18 我要評論(0 )   

    中國大陸、臺灣地區與韓國新世代產能相繼開出,中大尺寸面板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恐會出現供過于求的窘境,為避免毛利率下滑、市占萎縮及營收縮減,臺灣面板廠紛紛布局...

           面對韓國三星(Samsung)、樂金(LG)搶先在中國大陸設廠,同時也擁有電視機品牌大廠綿密的通路,以及中國大陸面板商勢力崛起 等威脅,臺廠腹背受敵,市占率逐漸縮水。為鞏固地位,除展開結盟或收購中國大陸面板廠之外,發展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電子紙、觸控、三維(3D) 等新顯示技術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三星LED TV供應鏈垂直整合策略來勢洶洶,且持續加碼投資OLED等新顯示技術,使臺灣面板廠的挑戰加劇。

     殺出韓/中重圍臺廠競逐OLED/電子紙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產業暨技術組產業分析師陳逸民不諱言,韓國電視機品牌商供應鏈垂直整合策略攻勢凌厲,再加上挾官方奧援的面板制造 商,2011年臺灣面板廠商的挑戰加劇,隨著韓國、中國大陸與臺灣7.5代、8.5代線產能陸續于2011、2012年開出,面對韓國電視機品牌與中國大 陸內需市場龐大的出海口,彼此的勢力消長態勢將更趨明顯。

           有鑒于此,臺灣面板廠如友達除已爭取登陸設廠外,并試圖收購中國大陸龍飛光電,以保持制造成本競爭力,且藉由西進設廠與購并案,拉攏當地的電視機品 牌商, 以彌補臺灣內需市場的不足,并防堵韓國面板勢力再坐大。然陳逸民認為,除臺灣面板供應廠戮力與中國大陸面板進行結盟與合并外,發展更新的顯示技術如 OLED、電子紙等已為當務之急,尤其在三星耗資超過20億美元加碼蓋5.5代OLED面板新廠,力守OLED面板龍頭地位的決心可見一斑。一旦三星大尺 寸OLED面板發展成功,勢將對目前發光二極體背光源液晶電視(LED TV)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近年來,奇美電子、友達光電緊鑼密鼓地發展OLED技術,然成果稍顯牛步,至于電子紙技術方面,友達光電旗下的達意科技,采用系微杯化 (Microcup)電泳(EPD)技術,量產時程持續延宕,不如預期。現階段“工研院”投入的膽固醇液晶(Ch-LCD)、電濕潤顯示器(EWD)若有 機會技轉島內面板廠,并導入量產,將有利于提高臺灣面板廠的營收貢獻,以填補面板利潤下滑的窘境。

           繼2010年韓國面板市占首度超越50%,且三星、樂金品牌出海口撐腰,以及中國大陸面板商急起直追之下,外界預期,韓國面板市場滲透率將會持續擴 大,至于中國大陸亦不遑多讓,恐將逐步瓜分臺灣面板市占。更歓得關注的是,新世代產能開出后,面板廠商皆將面臨產能過剩、毛利率下滑的重大考驗。

           不讓韓系大廠專美于前,臺商在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產能急起直追之下,2011年將逐步蠶食韓系版圖,市占上看23%。另拜智 能型手機熱銷、新興國家需求所賜,2011年中小尺寸面板市場成長率仍維持10%,有鑒于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臺灣面板廠已大刀闊斧調整旗下產品組合,造 成市場排名搬風。

    市占節節攀升臺LCD/OLED揚眉吐氣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產業暨技術組產業分析師胡仕儀表示,受惠于全球經濟復蘇、智能型手機熱賣、新興國家需求上揚及關鍵元件供貨穩定,展望2011年 中小尺寸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面板的市場成長率仍可達10%,然中小尺寸面板僧多粥少,為提高營收貢獻,臺灣面板廠大動作重新部署旗下產品組合,導致市占排名丕變。

           根據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統計,2009年前八大應用于手機的中小尺寸面板廠排名,在2010年排名出現大變化(表1),華映躍居為龍頭,其他瀚宇彩 晶、奇美亦后來居上,顯見臺灣面板廠在調整產品組合后,如友達光電將重心移往高毛利的可攜式導航裝置(PND)、華映與瀚宇彩晶積極搶進手機市場等策略奏 效,市占排名迅速竄升,甚至讓韓系大廠望塵莫及。

             另一方面,原本鴨子劃水的臺灣中小尺寸面板廠,觀察到三星成功激勵AMOLED市場需求后,旗下的3.5與4.5代線火力全開,產能將于2010年 全面啟動。胡仕儀分析,盡管相較于韓國挹注超過20億美元新蓋5.5代OLED產線,臺灣OLED面板廠經濟切割率略遜一籌,然著眼于SMD的5.5代線 采取四切割,但僅有四分之一用于制造AMOLED面板,其余皆作為TFT LCD開發用途,臺灣OLED面板廠總體產能開出后,預計2011年奇美電子、友達光電市場滲透率將從1%大幅攀升至23%,三星行動顯示和樂金顯示市占 由99%縮小為76%;至2012年臺灣OLED面板市占率更將調高至30%,韓系面板廠僅剩60%。

    2011年,智能型手機、平板裝置、電子書閱讀器仍為驅動中小尺寸面板成長的主要動能,此外,拉丁美洲、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對于低階迷你筆電的需求看漲,成長率將可達15~20%,高于歐美地區。

           隨著臺灣、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中小尺寸產能陸續加碼開出,胡仕儀不諱言,至2012年確實會出現供貨過剩的疑慮,然中國大陸產能的良率亦為觀察指 標,仍待后續密切追蹤。此外,胡仕儀強調,韓國OLED面板廠投資5.5代產能經濟規模帶來的產能與成本效益仍在,臺商投入更新世代產線將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由于觸控面板潛力無窮,吸引島內面板大廠與觸控感測、觸控IC業者競相投入研發。不讓歐、日專美于前,日前,熒茂光學連袂島內長興化工、 臺灣鷥基、大永真空、安可光電等廠商共同成立“軟電觸控面板技術研發聯盟”,透過“工研院”技轉的卷對卷(R2R)軟性觸控制程技術,開發設備、材料與系 統,并建置相互驗證的技術平臺,借此建立垂直分工的供應鏈。預期未來島內軟電觸控面板自制率將由40%提升至67%。

    打造軟電觸控產業鏈研發聯盟成軍

           熒茂光學總裁方敏宗表示,臺灣過去發展軟電觸控面板最欠缺的即是材料、設備,此次藉由技轉自“工研院”的卷對卷制程技術,以及研發聯盟廠商在材料、 設備及系統等優勢,逐步建構臺灣軟電觸控面板的供應鏈。隨著軟電觸控面板朝向更低價、可量產化邁進,可望導入更多的熱門應用領域。

            除了島內廠商結盟外,研發聯盟亦委托臺灣地區中央大學、交通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分別進行真空鍍膜的學理機制、低溫ITO成核結晶技術及卷對卷對位精度等基礎研究。

           “工研院”電光所所長詹益仁認為,相較于傳統一片一片式觸控面板制程,“工研院”5年前投入的卷對卷制程為革命性制程技術,將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與 降低成本,現階段與歐、日技術進展同步,然有別于傳統真空面板、半導體制程,其為嶄新的技術,從材料、設備至系統須從頭研發,隨著島內產官學研投入,預計 兩年內垂直供應鏈將到位。目前,“工研院”卷對卷制程可開發最大10英寸的軟電觸控面板,3.5英寸、7英寸將分別有利于搶攻智能型手機與電子書閱讀器市 場版圖。#p#分頁標題#e#

            根據市調機構Displaybank估計,至2013年,全球觸控面板產業的產值將超過73億美元,應用擴展至手機、數位相機、掌上型游戲機、車載導航器、電子書閱讀器、筆記型電腦等,未來將逐漸擴大至中大尺寸面板應用。

            在研發聯盟的認證平臺上,將開發卷對卷連續式制程技術、光學膜與新的印制膠材、卷對卷印制貼合設備、卷對卷真空設備、高品質氧化銦錫(ITO)透明 導電薄膜、系統整合及3.5英寸智能型手機與7英寸電子書閱讀器。熒茂光學深耕軍用及工業觸控面板多年,為全球主要供應商之一。


             智能型手機仍為中小尺寸面板最大宗應用,而電子書閱讀器的前景也頗被看好。

            隨著大尺寸面板產業將更集中化,中小尺寸面板朝多角化經營,未來不具六代產能的面板商將逐漸退出大尺寸面板的生產,轉戰中小尺寸面板,如臺灣的華 映和瀚宇彩晶,并將產線持續投入如觸控、電子紙、OLED等產品的生產。樂金顯示、友達光電及奇美電子加入AMOLED戰局后,隨即打破三星獨大的局 面,AMOLED將由獨家轉為多家供應,預期將吸引更多品牌商與應用產品采用。

          此外,在E Ink、富士通(Fujitsu)、 Mirasol等彩色化電子紙技術相繼量產之下,將扭轉臺灣電子紙市場寡占的競爭態勢,遂使臺商的電子紙占有率下滑,但仍掌握90%以上市占,未來市場競 爭將更趨激烈。另同樣為產業界關切的是2012年中國大陸新世代產線將陸續導入量產,對于韓國、臺灣面板廠商的沖擊,仍待持續觀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