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中國激光技術長足進步,助力中國航天事業走向世界

    星之球科技 來源: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2011-10-12 我要評論(0 )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都是和制造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激光制造是繼力加工、火焰加工和電加工之后一種嶄新的加工技術,大功率激光以光能源和光...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都是和制造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激光制造是繼力加工、火焰加工和電加工之后一種嶄新的加工技術,大功率激光以“光能源”和“光工具”作為新加工手段應用于材料加工,扮演了一個創新尖兵的角色,代表了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它可以完善周到的解決不同材料的加工、成型和精煉等技術問題。從最小結構的計算機芯片到超大型飛機和艦船,激光制造都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從1960年第一個激光專利問世至今整整50年。50年間激光技術相關產品以年平均增長率14%的速度在世界范圍內普及,迅速在汽車、電子、航空航天、機械、冶金、鐵路、船舶等工業部門廣泛應用,幾乎包括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被譽為“制造系統共同的加工手段”。

      現代激光制造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及產業化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但是我國總體技術水平落后,可以說只是一個組裝業,核心技術幾乎全部掌握在別人手中。我們要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不能光依賴人力資源優勢,先進的制造技術才是我國能否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和制造強國的關鍵。發達國家的實踐已經證明,激光制造技術在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都起著前沿開拓者的作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航空制造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縱觀航空業近百年的歷史,尤其是近十幾年來,在該領域不斷以創新的科技和先進制造技術引領著向前發展。自主研制大飛機不僅能在中國和國際龐大的航空市場上分得一杯羹,也將極大提高中國制造業的水平,對于國內制造企業來說是極大地機遇。截止2008年底,中國共有1259架商用飛機。2010年1月至9月,中國乘坐飛機的旅客數量達到2億7000萬,增長18%。美國波音公司預計,到2029年,中國可能需要新增4330架商用飛機,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

      激光技術在航天航空中具有廣泛應用:激光焊接由于精密、高可靠性,非常適合用于軍用及航空航天行業應用,如航天電連接器、傳感器的焊接,軍工產品、航空航天零部件要求進行高質量的跟蹤,零部件的打標也通常使用激光打標來完成,如航天用傳感器、航天用刀具等。激光打標因其標記的內容不可擦除,耐酸堿腐蝕,不會被有機溶劑溶解,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軍工產品的質量追蹤。在航天航空設備的制造中僅外殼的設計就需要多次反復試驗,由于外殼采用特殊金屬材料制成,強度高、硬度高、耐高溫,普通的切割手段很難完成材料的加工,激光切割作為一種高效加工手段而得到廣泛應用。飛船在大氣層中飛行會產生很大的熱量,在飛船內需要有許多包覆層來對實現隔熱,為了在溫度上升過程中順利的將包覆層之間的空氣排出,需要在包覆層上面均勻分布很多微細的小孔,華工激光針對這一應用并結合自身的薄型材料激光切孔專利開發的自動激光切孔機已經應用到神七的包覆層切孔上。

      為了適應現代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航空科技工業的主要產品也正向新型的高性能、高輕型、高可靠性、高舒適性及長壽命和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和更新。目前,我們自主研發的先進激光技術,有的甚至已經趕超了國際水平,被廣泛地應用于長娥二號,核潛艇等航天和軍事領域。華工激光生產的激光焊接、打標和切割產品也已成功建功于“神七飛天”,在神七飛船上打下了武漢光谷企業的烙印。目前中國正在加緊研制的大飛機項目中,一舉應用上了國產激光先進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中國光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又良告訴我們:“我國的激光技術已經能直接成型完成很大的飛機零件,尺寸可達4米乘3米乘2米,這樣的技術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并且能夠縮短加工周期,大幅下降成本,降低的幅度簡直不可想象。”

      相信隨著我國航天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激光加工技術被應用到其制造工藝中,也將有更多類同于華工激光的優秀生廠商,秉承著“代表國家競爭力,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目標不斷為我國航天航空事業添磚加瓦。

      即將在2011年3月15-17日于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的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上,E3、E4館的激光加工設備展區將呈現具有一定規模的激光加工產業群,行業內各大高端產品如通快、羅芬、大族、沈陽新松、華工、德龍、蘇州天弘等都將展示其前沿的高新技術和最新應用產品。
    預知展會詳情或進行網上預登記,請登錄:www.laserchina.net

    # # # #

    關于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

      作為中國領先的激光、光學、光電展,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LASER World of PHOTONICS CHINA)自2006年起每年在中國上海舉辦,展會匯聚行業領袖與技術精英,全方位展示業內各種設計新穎、科技領先的創新產品、全新有效的解決方案和緊跟潮流的應用技術,短短五年已迅速成長為中國激光和光電領域的頂級展會。2011年盛會將有近350家來自激光生產工程、激光器及光導發光原件、光學和光學生產技術、光信息與通信技術、機器視覺、測試測量等激光、光學等領域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展示面積達到23,000平方米。預計將吸引28,000名觀眾前來參觀。德國、日本等國家展團也將再度隆重獻演LASER World of PHOTONICS CHINA。詳情見:www.laserchina.net

    德國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簡介

      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是世界領先的展覽公司之一,每年在全球范圍內舉辦近40個博覽會,涉及行業包括資本貨物、消費品和高科技。每年有100多個國家的30,000多家企業來到慕尼黑參展,觀眾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超過200萬。此外,集團還在亞洲、俄羅斯、南北美洲舉辦各類專業博覽會。慕尼黑在全球89個國家擁有6家子公司和66個代表處,集團網絡覆蓋全球。
    更多信息,歡迎登陸網站:
    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www.messe-muenchen.de
    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www.mmi-shanghai.com


    媒體聯系:
    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王燕鳴
    電話:021-20205500*833
    傳真:021-20205688、021-20205699
    郵箱:wang.yanming@mmi-shanghai.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