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韓到處可見的二維碼在國內卻很少有人使用,國內的“二維碼”市場怎么了?在哪里遇到發展瓶頸?國內的情況是雷聲大雨點小,推廣業務的公司天天做廣告,但還是使用者很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吶?
1、多種技術存在、多家公司在推廣、各家互不兼容
二維碼根據不同的編碼方式現有幾十種技術,國際主流的也有四五種,到目前為止采用較多的是DM(DataMatrix)碼和QR(QuickResponsecode)兩種,推廣公司更多全國范圍內至少有幾十家在做,而且各家產品互不兼容,這樣導致市場很難規模化推進。
2、運營商態度不夠明確
中移動在二維碼態度上非常不明確,分別與兩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一是采用DM(DataMatrix)碼的銀河傳媒,二是采用QR(QuickResponsecode)碼的意銳新創。兩家都在公開場合說自己是中國移動手機條碼的唯一技術提供商和產品推廣商,到底誰是誰非,移動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表態。
中聯通在二維碼上的步伐比較慢,至今還沒有明確的市場計劃,也沒有任何應用。
3、廣告主不夠熱心
這主要是因為二維碼內置率很低,真正使用二維碼的用戶過少,即使在平面廣告上打上二維碼也不會有太多的用戶使用,再加上移動現有二維碼的費用偏高,所以廣告主不夠熱心,自然在市面上見不過二維碼。
4、二維碼缺乏國家統一的標準
實現二維碼有多種技術存在,而且各種技術互補兼容,如果市場推出多種二維碼存在,勢必會影響用戶的使用,所以急需國家需要出臺一些相關標準來完善市場。據了解有關部門正在制定相關的政策。
5、國內環境與日韓有所不同
首先日韓很多手機是運營商定制的,所以在用戶拿到手機之前二維條碼識別軟件已經內置到手機里了。而中國手機大部分是用戶直接購買的,手機內不含二維碼軟件。
現在國內手機檔次也有待提高,特別是QR碼,需要比較高的手機終端才能支持,二維碼軟件的識別率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對二維碼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但還是需要運營商主導這個市場。也許再等個二到三年時間全國二維碼市場全面鋪開了,我們在各種報刊,戶外廣告上很容易就看到統一標準的二維碼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