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已經了解了美國和日本的激光技術的發展狀況,那么我們今天接著來看一下德國方面的情況:
一、在歐洲地區激光產業發展最快的是德國,特別是激光材料加工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1986年德國提出了1987-1992年《激光研究與激光技術》資助重點的BMFT資助計劃,在這五年期間實際投資為2億6千2百萬馬克,資助重點與經費分配為:激光器與元件36%,應用技術與系統集成48.9%,激光測量與激光分析12.2%,其它2.3%;也就是說約72%的經費用于激光材料加工的課題(光源、元件、系統和方法)。承擔課題的有科研集團(FHG、MPG、GFE)6個科研所,9個大的激光中心,高校研究所中的30個科研組,共約900名科研人員參加。在這期間建立的比較著名的研究所和中心有:夫朗和費激光技術研究所、柏林固體激光研究所、漢諾威激光中心、斯圖加特光束應用研究中心等。
二、 根據德國機械制造協會——激光材料加工工作聯盟1994年的統計,用于材料加工的光源(CO2)和YAG激光器)總共生產了1364臺,產值1.65億馬克,比1993年增長13%;激光器件臺數增長了39%。特別是用于標記和牙科方面的小功率激光器即YAG激光器出現了超比例的增長率。因此德國用于加工技術的激光器,高于以前任何時期。用于材料加工的光源,德國企業(主要是Rofin-sinar激光公司、Trumpf激光技術公司、Haas固體激光公司、Lambda Physik公司等)幾乎占了世界市場的40%,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進,還簽訂了1544臺激光器的訂貨合同,價值1.77億馬克。1994年激光系統的營業額也蠓鵲腦齔ぃ瓿閃?860個系統的生產額,價值為2.35億馬克,臺數增長率為51%,銷售額增長率為17%。與此同時,還簽訂了937個系統合同,價值2.49億馬克(臺數增長率58%,產值增長率18%),這些合同與1995年預測的生產額接近。
三、在激光光源方面CO2占42%,Nd:YAG占35%;在激光系統方面CO2激光加工系統占56%,YAG 激光加工系統占40%,CO2激光加工系統Trumpf公司是自行配套,而Rofin-Sinar公司則與格瑞斯海姆有限公司合作配套,已形成Lascontur系列激光加工機。出口部分的增長表明,在國際上德國企業有強大的競爭能力,德國激光工業目前仍處于上升階段。
四、在完成1987-1992年BMFT“激光研究與激光技術”資助計劃后,1993年德國又提出了“激光2000”新的資助計劃。
戰略目標是:
1開創21世紀激光技術領域科學技術基礎。
2支持革新激光技術,以保持和加強激光器生產與激光工業應用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3消除激光應用中的科學技術障礙。
激光研究與激光技術未來重點:
4.新一代激光器的基礎
重點課題有:·高功率二極管激光器 ·二極管泵浦固體激光器
·高功率氣體激光器新的機理。
5精密加工
重點課題有:·激光方法的評價 ·激光誘導生產方法 ·紫外激光光子技術
6開創新應用領域的基礎
· 激光光學測量與檢測方法
·非線性光學
·激光生物動力學及微處理(涉及分子、原子范圍)
· 產品和環保技術的激光光學測量與檢測
7激光醫療
重點課題有:·醫療技術中新的激光方案 ·光學層析攝影法
資助計劃起止時間:1993-1997年
資助金額:2.75億馬克
德國為了推廣激光加工技術,除了建立9個國家級激光中心外,還大量建立激光加工站;同時在大、中、小型企業積極建立激光加工生產線,例如:大眾汽車廠的齒輪激光加工生產線;奔馳汽車廠共有18個廠房,其中有8個廠房安裝了激光加工生產線;Thyssen鋼鐵公司的轎車底板激光拼焊生產線;西門子公司建立了線包引線激光點焊生產線,接觸器鐵芯、銜鐵激光焊接生產線,集成電路激光微調生產線及半導體硅片激光毛化及退火生產線等。在“激光2000”中特別提出了94-95年,每年提供500萬馬克(25個項目),向批準有激光加工技術項目的中小廠每個項目資助20萬馬克。(摘自科技部基礎研究高技術司《我國激光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附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