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種療法仍需要進行靜脈穿刺,給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于是人們在思考血管外照射是否可以有同樣的治療效果。1995年Cюч認為,沿靜脈走行的皮膚上照射的方法明顯優于靜脈內照射血液。1998年長春物理研究所孟繼武、任新光兩人也提出激光無損傷照射的新設想,他們證明軟組織的光吸收主要來源血清蛋白和血紅蛋白等蛋白質,如用紅色光作為治療譜線,可有10%以上的光透過,針頭不必刺入血管而固定在肘靜脈的皮膚表面,即可達到治療目的。天津理療專科醫院用半導體激光血管區體外照射,波長830nm,功率30mW,鎖骨上靜脈血管區照射30min治療椎動脈頸椎關節病,治療有效率達95.3%,而單純用藥組僅為70%,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激光血管外照射也能達到治療效果,只不過激光用的劑量稍大而已。人們發現鼻腔內的血管網和口腔內的血管網更加豐富,其中的血紅蛋白和血清蛋白吸收更多的激光能量,其臨床治療效果應當更好一些。1998年李清美、陳榮和李彬等報道激光鼻腔內照射治療。深圳人民醫院的肖學長醫師率先在國內用鼻腔內激光照射治療腦梗死患者,并且采用先進的觀察方法,即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的方法來觀察腦血流和腦功能的變化,取得很大的成功。鼻腔內血管非常豐富,有動脈的黎氏叢和靜脈的克氏叢,老年人還有吳氏靜脈叢,而且鼻粘膜血管深層的血液還可以不經過毛細血管,而從小動脈直接進入小靜脈(動靜脈吻合),這種動靜脈吻合占鼻黏膜血流的60%左右。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鼻甲組織血流量比肝臟、腦和肌肉等組織相對地多,而且鼻腔內的自主神經也非常豐富,它不但可以影響腦的血管縮舒功能,而且還會通過迷走神經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再者由于某種原因鼻腔的解剖關系,有某些潛在的微細交通和蛛網膜相聯系著。而且這種療法不需要靜脈穿刺,治療時安全可靠。半導體激光器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經濟耐用,適合社區、家庭應用,對于康復中而又行動不便的老人最為適宜,值得推廣。
另一種無創傷式半導體激光血氧治療儀,可將激光束引入患者口咽部照射,同時吸入純氧進行臨床治療。因為口腔黏膜也有密布的血管網、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和唾液分泌系統。在激光照射下均可產生良性刺激,產生多種生物效應,吸入的純氧可提高血氧含量,從而改善全身的供血供氧狀況,有利于病愈康復。
除了激光照射方式有所改變以外,河南醫科大學激光醫學研究中心章萍教授成功地用綠色半導體激光(波長532nm,功率0~16mW,連續可調)對14只犬進行血管內照射實驗,獲得了它的安全閾值(功率8mW, 照射劑量81.53J/mm2),如大于這個閾值,會引起紅細胞脆性增加而出現溶血現象;低于8mW,各項指標與He-Ne激光相近。2mW以下時,綠色激光優于He-Ne激光,尤其是在紅細胞總數上升及持續效應方面更為突出。 除安全閾值外,還分別測試了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紅細胞,白細胞計數;T淋巴細胞計數和T淋巴細胞非特異性酶的影響;對乳酸脫氫酶的影響,對血漿脂質過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濃度的變化等等,為臨床治療打下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對30例銀屑病患者和25例高脂血癥患者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10次)。銀屑病的治療效果與He-Ne激光照射差不多(分別為95%和93%),而治療高脂血癥時,同樣為1mW的劑量,則綠光的治療效果卻遠比紅光的治療效果要好(分別為93% 和40%)。
同樣的綠色激光試驗也在白求恩醫科大學用家兔進行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使用功率為4~6mW, 每日1次,每次120min,連續5d,證明對家兔各種免疫指標無不良影響,如外周血淋巴細胞對有絲分裂原的增裂性反應,巨噬細胞產生IL-1的活性和T淋巴細胞產生IL-2的活性等,家兔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微核率和血管內照射無明顯損傷。
總的來說,我國的激光輻照血液治療工作起步雖然較晚,但是發展很迅速,而且很快進入社區,進行患者家庭。激光治療的波長、照射時間、激光輸出方式等也均在研究和探討中。激光配合音樂治療,激光配合超聲波治療等研制和臨床應用,也提到日程上來,以提高其綜合治療的效果。
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向智能化發展,一機多用,穴位照射、體表照射、血管內照射均可。更重要的是需研究活細胞在不同波長、不同功率激光照射下,它對免疫功能、DNA合成、生物重量影響等。
正如美國激光醫學專家沃爾巴什特在《激光在醫學和生物學中的應用》一書中談到的‘激光生物刺激可能是激光在醫學上的一種新型應用的標志,這種應用比激光破壞和切開組織的應用更有價值。
又如日本《每日新聞》發表的文章認為“最近的激光醫學有關高強度激光治療的開發已告一段落,而開發利用低強度激光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其應用范圍驚人地擴展開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