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眾多角膜屈光手術中一項成熟而又占領主流地位的技術,LASIK的安全性和療效的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這并不表明LASIK沒有風險(即并發癥),LASIK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包括:感染、欠矯或過矯、角膜穿通、醫源性角膜散光、繼發性圓錐角膜、角膜瓣不規則、瓣游離、上皮植入、眩光等等。
這些并發癥如果及時發現并處理得當,大部分是不會留下后遺癥,也不會影響療效。但是有些并發癥確實妨礙視力恢復,比如術前近視、術后過矯成高度遠視;或術前無散光,術后成為高度散光等等,如果手術致患者存留的角膜又太薄,則無法采用再次手術予以補救。又如,術中角膜穿通或術后繼發嚴重的圓錐角膜,都可能令患者不得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給患者帶來新的困擾和麻煩,造成不良后果。眾所周知,接受LASIK手術的患者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上的中青年人,他們正值前程似錦的重要人生階段,一旦發生嚴重并發癥,影響患者視力,將給患者造成新的甚至更大的痛苦,故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應充分認識到LASIK可能存在的風險,審慎地選擇手術和施行手術。除了上述并發癥外,LASIK術后矯正視力下降、夜間眩光、視光質量下降,夜間視力下降等弊端也較為常見。國外資料表明,LASIK術后夜間駕駛困難的患者竟高達30%!事實證明,僅僅只是手術安全,僅僅只是裸眼視力的提高,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屈光不正患者的視覺要求。
怎樣才能預防和消除可能與LASIK手術相伴而來的這些并發癥呢?
并發癥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物體經過光學系統的折射后其成像發生畸變,不能準確無誤再現物體原形的現象叫像差。90年代中期,Liang等專家開始了對人眼像差的測量和研究,結果發現LASIK術后人眼總體像差比術前增加了5倍以上。這是導致LASIK術后眩光和視覺質量下降等現象的罪魁禍首,而術中激光偏中心切削、角膜切削面不平滑,切削面太小、切削太深,切削斜率太大等等因素是引起術后像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削除術后眩光,視覺質量下降等并發癥就必須改善和糾正導致術后像差增加的上述因素。傳統的PRK、LASIK等激光角膜屈光手術中,由于設備技術的限制,要避免激光偏中心切削,改善角膜切削面的光滑程度等等,靠醫生人為的努力,根本不可能辦到。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