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海洋二號”衛星交付使用 激光通信試驗獲得成功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2-03-02 我要評論(0 )   

    圖為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中)、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副主席余同杰(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后合影。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圖為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中)、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副主席余同杰(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后合影。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社長春3月2日電 題:“海洋二號”衛星交付使用 激光通信試驗獲得成功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中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海洋二號”2日在軌交付使用。在軌運行期間,搭載在“海洋二號”上的星地激光通信終端,成功進行了中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鏈路數據傳輸試驗,成為中國衛星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星地激光通信終端于2011年8月16日隨“海洋二號”發射入軌。2011年10月25日早6點,成功進行了星地激光鏈路捕獲跟蹤試驗,實現了中國首次高精度高穩定的雙向快速捕獲和全鏈路穩定跟蹤。試驗中,時速高達2萬余公里高速運動中的衛星與光通信地面站在近2千公里的距離,進行了精度遠高于“針尖對麥芒”的動態光束雙向鎖定跟蹤。

     

     

      隨后,2011年11月10日16點40分,中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鏈路數據傳輸試驗獲得成功,下傳數據20Mbps;2011年11月24日16點50分,星地激光高速數據傳輸試驗成功,單路數據率達到504Mbps。

      這是中國衛星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航天技術的又一個重大標志性成果。該項試驗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航天高技術尖端領域走在了世界發展前列。

      鮮為人知的是,攻克這項航天技術難題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一對教授夫妻馬晶、譚立英和他們帶領的科研團隊。記者近日在長春的光通信地面站,現場目擊了他們的試驗成果,也聽他們講述了這項成果背后曲折的故事。

      現代航天技術的發展使得需要從衛星下傳給人們的信息越來越多,而衛星激光通信技術作為具有極大信息傳輸能力的一項新技術,無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也是一道考驗全世界航天技術的難題。

      20年前,馬晶、譚立英開始在中國破解這道世界難題。在國家民用航天科技計劃的支持下,經歷了從無到有的不斷探索與實踐。2011年,中國的衛星激光通信研究終于進入空間試驗階段,星地激光鏈路雙向捕獲跟蹤及高速激光通信試驗的成功,為這道世界難題給出了中國解答。

      在這項試驗中,馬晶擔任“海洋二號”衛星副總設計師,負責星地激光通信試驗系統,譚立英任系統總指揮。

      馬晶向記者介紹,利用“海洋二號”進行的星地激光鏈路試驗,以激光為信息載體,實現衛星與地面的雙向激光通信,試驗對星地激光鏈路的瞄準、捕獲、跟蹤策略進行驗證,對捕獲概率、捕獲時間等重要技術指標進行測試,對星地激光鏈路的信道特性、通信質量、影響因素等做出系統評價,奠定中國衛星光通信技術的應用基礎。

      譚立英說,激光通信未來的發展是要建立衛星高速實時信息網絡,即在衛星之間鋪設“無線光纜”,把許多顆衛星連接起來,每顆衛星的通信容量達到2—10Gbps,實現“高速實時動中通”的通信模式。

      談到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譚立英表示,其應用前景包括:成為空間必備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地球資源、自然災害的高分辨實時動態勘測傳輸,地面點對點空間激光通信網,提供高速、保密通信網絡技術等。

      馬晶說,目前的試驗成果,標志著中國成為繼歐洲太空局之后,第二個成功進行衛星激光高速通信試驗的國家。但是要實現這項技術的廣闊應用前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完)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