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9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制造企業,除了賽維LDK,均已公布了其2011年年報,大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3月28日,美股資深分析師、弘亞世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文平在華泰聯合新能源的分析會上提出,過去的一年,除了硅料成本迅速降低,非硅成本下降同樣值得關注。
早前,硅材料消耗是生產光伏組件和電池的主要成本。在硅消耗成本以外的成本,被稱為非硅成本。
關于2012年光伏制造企業能否贏利,劉文平認為,關鍵看企業能否在技術以及供應鏈管理上帶來5%~10%的成本優勢,未來的利潤來源主要在此。而未來硅料成本以及非硅成本的繼續下降,將是行業發展的原動力。劉文平稱,2012年,中等水平的成本控制,將很難令光伏企業贏利。
雖然成本下降,但競爭激烈還是讓光伏企業在去年遭遇大面積虧損。
非硅成本急降
光伏企業去年非硅成本的快速下降備受矚目。
“事實上,去年第三季度財報發布時,就有美股賣方提出質疑,為什么天合光能的非硅成本,可以從去年二季度的0.73美元/瓦,下降到去年三季度的0.65美元/瓦,到了去年四季度,又降到0.64美元/瓦。”劉文平稱,“在去年三季度之前,美股的賣方認為,組件成本的下降主要來自于硅料成本,而非硅則相對穩定。”
但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光伏企業的非硅成本迅速下降。
“從硅片的切割到電池和組件的生產,這里面有很多輔材。比如金剛線過去一年的降幅在70%以上。漿料價格也有所下降。玻璃在2011年大概80多元/平方米,現在是不到20塊錢。”劉文平說。
去年年報顯示,英利、天合這類典型垂直整合型廠家的非硅成本,在去年四季度時達到0.64美元左右。劉文平稱,英利的目標是到年底使非硅成本降至0.56-0.58美元/瓦之間,天合是低于0.6美元/瓦;尚德之前非硅成本一直比較高,達0.74美元/瓦,其2012年的目標是0.65美元。晶科的目標則是0.57-0.58美元/瓦。
阿特斯的計劃更為激進,包括硅料成本在內,該公司計劃到2012年年底,將成本降至0.55-0.6美元/瓦。
“這個數字比較激進,它的路線圖是假設多晶硅成本在20美元/公斤。”劉文平稱,在非硅領域同樣比較激進的還有昱輝。
倒三角形整合模式
即便非硅成本在去年三季度開始快速下降,但光伏企業的贏利狀況依然堪憂。
光伏龍頭尚德去年的虧損額達到10.1億美元,為目前已披露年報的在美上市光伏企業之最。
劉文平認為,從財報上看,尚德最主要的問題是,其硅片投資沒有踩在很好的點上,“之前,在硅片比較貴的時候,尚德沒有做好整合,在市場上買一些比較貴的硅片,這導致了它和美國硅片廠商MEMC簽訂長約。因為硅片的供應受制于人,尚德開始投資硅片。但當其產能釋放的時候,硅片的價格又降下來了。由于尚德的硅片產能建設期是在行業爬坡的階段,因此其成本不低。這對尚德2011年成本的控制造成了很大影響。”
按照各家公司發布的2012年產量規劃,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的寶座,在2012年極有可能從尚德滑落到英利手中。“尚德2012年的計劃沒那么激進,而英利是計劃達到2.4GW-2.5GW,出貨量可能超越尚德。”劉文平說。(編注:1GW=1000兆瓦=100萬千瓦)
相反,像阿特斯這樣采用倒三角形整合模式的企業在去年規避了風險。
劉文平稱,阿特斯去年四季度表現總體不錯,“過去阿特斯一直秉承這種商業模式,即硅片產能低于電池的產能,電池產能又低于組件產能。”
在市場火爆的時候,電池和硅片緊張可能會限制阿特斯。“但恰巧去年三季度開始,電池和硅片都不再緊張了,可以從市場上以很便宜的價格買到。對它來說組件這部分的利潤就會增加。”劉文平說。
電站面臨扎堆風險
劉文平預計,未來硅料以及非硅價格都有下降空間。
就多晶硅而言,華泰聯合證券光伏分析師王海生認為,“去年雖然出現了大量的企業關停,但全球大廠的產能已有38萬噸/每年。而現在全球需求基本是在20萬噸的水平上,所以說只要這些大廠還能生產的話,那么多晶硅的過剩將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下去。”
王海生預計,2012年整個光伏市場的壓力會非常大,“從區域市場分析,歐洲政策的密集修正,造成光伏企業經營面的預期頻繁波動。無論是德國還是意大利,各個國家的政策的基本方向都是壓制光伏的發展。”在電池環節,王海生稱,光是在美及A股上市的企業,產能加到一起就有20多GW,“這個基本夠全球消化了,但就實際來說,中國企業能占領的也就全球一半左右的份額。所以小企業的破產對這個市場的影響不大。而整個產業的贏利能力一年之內都在大幅度下滑。”
在此基礎上,王海生測算,下游電站開發的毛利率可以維持在15%左右,“這是這個產業鏈里惟一一個仍然掙錢的。”
阿特斯今年也在計劃加大EPC(工程總包)等下游業務的開發力度。劉文平解釋,“組件不好賣了,大家當然也都在考慮往下游發展。阿特斯預計,今年EPC等下游業務能占到其銷售收入的25%。”
不過,王海生也提醒,去年多晶硅是相當掙錢的,尤其是年初的時候,但后來多晶硅價格下滑得非常快,投資晚的廠家業績非常慘淡,“有必要擔心,相同的悲劇會發生在現在還想要去做電站的光伏企業身上。提前進入這個系統市場的企業,應該能分到這杯羹。晚進入的,就比較危險了。”
在劉文平看來,光伏企業未來長期贏利點,要靠技術提升。
劉文平特別提到了天合光能,稱該公司2012年的亮點是其技術方面有所提高,“隨著它的"honey"組件一季度500兆瓦的電池和組件生產線投產,它的成本可極大降低。”劉文平說,之前天合光能0.64美元/瓦的非硅成本,已經算控制得比較好的,但還有下降空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