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砷化鎵電池的聚光型光伏發電系統是未來光伏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具有穩定、高效、低成本等諸多優越性。太陽能光伏發電廠有明顯的節能減排效果,同時大大減小了土地使用面積,發電系統所覆蓋的土地也可以間歇性的受到光照,不影響當地植被的生存,具有就近就地分散發供電,進入和退出電網靈活的顯著特點。
最近,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系統集成部設計開發了4*6形式的基于高效砷化鎵電池的聚光發電系統,并成功投入實際運行。模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了25%,解決了風沙侵蝕、塵埃進入、水汽滲透等一系列應用難題,克服了500倍聚光比條件下,局部高溫制約光電效率提高的問題;系統實現了在日照、全天候、全方位的條件下始終跟蹤太陽,跟蹤精度達到了±0.1度;攻克了高分子聚光器在日照下易老化、黃化、下沉、破裂的弊端,摸索了具有針對性的砷化鎵電池封裝工藝,并在模組中引入二次聚光系統增大了系統的接受角,提高了系統的實用性能。
此項工作的順利實施,推動聚光光伏系統從實驗室走向了實際應用環境。在保障各技術指標的前提下,研究人員破除了一系列工藝、設計問題,為聚光光伏領域的規模化推動夯實了技術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蘇州市科技專項等相關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